标签:
偏遇幽兰教育现状教师中四个类型望海文学杂文 |
分类: 文辛友情 |
所谓的“黄世人”指那些身处在领导位置上的教师。一个
古语曰:先正己后正人。作为领导,首先自己要身正,言正,行得正,才能去领导和要求教师去做事情。曾经看过一篇题为“别把校长当‘官’做的文章”说的正是这样的事情。我想写这篇文章的老师和我有一样的体会,看到那些被上级任命而并非群众民主选举的领导,戴着那顶高高的“官”帽子,凌驾于“百姓”的头上,没有为学校,为老师,为学生处处着想,为中国教育大计着想,而只为满足自己惟利是图的目的,欺上瞒下,见风使舵,逼着教师工作如同逼着杨白劳还帐一样。难道我们还能继续忍让这样的领导继续领导大家工作吗?继续让这样外表堂堂,腹中空空的人坐在为民着想,为国办事的位置上祸害孩子和祖国的未来吗?
“老黄牛”是那些曾经为教育事业付出大半生的老教师。因为他们很多的人在50岁左右的年龄不同程度上出现:眼花,头晕,腰酸背痛等的现象,他们即将到退休的年龄,按理说他们完全可以从“一线”上退下来,到工作中“二线”继续工作,把前进的号角移交给青年人去奋斗。他们虽然可以不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但是可以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的一代或者做一点琐碎的但也必不可少的工作,分担学校的各小工作任务,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即将结束自己教书生涯的时刻发挥一点最后的余热也好。但是,事实却不然。很多的学校都出现“累的累死了,闲的闲死了”的现象。很多的老教师并没有我们想象中有鞠躬尽瘁的意识。他们认为自己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一生,现在快要退休了,摆起了老资格,开口说话就称自己当年如何如何,现在就该他们彻底休息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推脱给年轻人来做。什么叫“该休息”?照此话讲,难道青年人就不该休息吗?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重重压力下不堪负重,年纪不大却烙下一身的病。我身边就有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教师,在繁重的压力下已经患下颈椎,腰椎,肩周炎等疾病。老教师可以称病不上班,校领导也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要求青年教师去好好工作。情归情,理归理,一个学校就是一个集体,不能无规矩无方圆,对老教师可以适当放松,但不能放纵,以避免劳动量过于失衡,造成教师内部不团结的现象。
走进校园,当你看到步履匆匆,衣着朴素,脸上表情彷徨无奈的老师,那就是我要说的“中流砥柱”——中年教师。他们的教龄比老教师短,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让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教学成绩也往往很出色。也是因为这样,学校的教学工作他们是挑“大梁”的重头戏,于是他们就要比其他的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然而这些中年教师他们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既要顾家又要顾校,自古忠孝难两全,何况他们。为了事业上能有所收获,他们在家和校之间来回的奔波。在农村大片的土地上,一个男教师要靠自己的收入来养家糊口确实不容易。精神上的收获并不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福音,他们面对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的生活时,常无奈和徘徊,苦闷的心情无处可诉,难道我们忍心再用“崇高”和“无私奉献”来安慰他们安心工作吗?
着一身名牌服装,道一口现代流行的名词,说着还在你的面前张扬着自己的个性。那就上浮躁懒散的“时代派”——青年教师。一群初出茅庐的师者。原本以为他们接受了更先进的机遇理念和教育思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更应发挥出力量,但事与愿违。听他们畅谈阔论之后,你会觉得世界末日到了,这个世界是多么的黑暗,一切都是讲钱权交易的,一切都是靠投机倒把取得的,谁不懂这道理谁就是痴呆,弱智。教室里看不到他们谆谆教导学生的身影,办公桌前看不到他们伏案工作的情景。要是你听到哪里有嬉笑漫骂的声音,准会有他们在夸夸其谈地道着自己一肚子的“哲学”。别小看他们的“牌子”,文凭都是顶呱呱的大本,这便是他们炫耀自己的唯一的资本,要是没有这一纸文凭,你会觉得那些个“青年军”的的确确象社会上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听他们讲一节课,原本很简单的知识,在他们的表述和指导下,学生一脸的木然。我曾经就组织全校的教师去听一位青年教师小学3年级的数学课,课开讲不到10分钟后,许多的“行内手”就匆匆离开了教室。虽说中途离开是很不尊重授课,但是,那些术语上的错误和含混不清的表达实在让人无法接受。他们不但教学能力差,而且很懒散不谦虚,从不去钻研教学上的事情,不懂教法不研究学法,也不主动向老教师请教。要是遇到上级领导批评指正,大多时候狡辩的气势盖过在场所有的人。就是这么一帮“时代派”,要是你了解真情,你还会把孩子送进他的班级吗?会让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他帮你教育自己的子女吗?
【编者按】教师是个高尚的职业,教师的形象一直以来也是光辉形象,但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负面形象越来越凸显,而作者对教师队伍中的四类负面形象的揭露,可谓”稳准狠”。(编辑“万里云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