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榕树”一周年缅想

(2007-04-13 08:42:07)
标签:

感悟随笔

分类: 文辛散文

“我的榕树”一周年缅想

                

               “ 我的榕树”一周年缅想

 

                      刘福新

 

    是网络文学令我向往还是网络吸引力大?有时,真还说不清楚。

    今天上午在县政协文史委编资料,与他人不同的是,别的文友伏案挥笔,我却键盘频敲,看他们那个羡慕中略略带有嫉妒的劲儿,便多多少少有点儿自慰。想起了好多文友往日里的劝告甚至隐隐里含点儿嘲讽的话语,好似我陷进网络里“不可救药”了,付不了稿费,发不了奖金,还“点灯熬油” 耗心耗力耗电费的,究竟图个啥子?

    不过,倒暗想,诸位老哥老弟看到鄙人对上网如痴如醉、迷离恍惚,千万别惊奇,因为你又不是我,何能了解我的心?作为旁观者,时时会看到荒谬绝伦不可理喻的人或事,尤其是偌大年纪不好好安享晚年或者想法子捞钱简直是犯傻!在我却不然,因为我想了解我还不知道的东西,活到老学到老,那是我赋闲在家最好的精神享受了。其次,本人从小学习拼音特别扎实,买了电脑马上就能打字,不到半年,一分钟足足敲出百儿八十个方块字,有着上网的绝佳条件。想起一个诗友购买电脑比我早好几年,到如今还认不全拼音字母,只得放弃。于我,未尝不是幸运。

 

    办公室进来了个已经退休的政协副主席,大家趁机休息与闲聊起来,我不知不觉地逛荡到了“榕树下”,突然看到了“我的榕树”里的注册时间——“2006年4月12日9:28”。哎呀,是我到榕树整整一周年了呢!

    想起了从小给别人写信或者别人给我写信,屡屡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句子,今天我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要知道在这一年中,我不知错过了多少文友聚会,延迟了多少省内外报刊编辑部朋友的稿约,还数次忘记了接孙女(孙子上初中不用接了)的任务,害得孙女徒步归来,还没等我作深刻检讨,就听得孙女从粉嘟嘟的小嘴里撇出一句:“爷爷光顾着爬‘榕树’,不顾您的小溪子了!”一句饱含着埋怨的幽默,倒把我乐得不行,暗想小家伙的血液里流动着我的遗传基因呢,这么早就学会逗乐了……

 

    书归正传,说到“榕树”,是本邑一位文友向我推荐的。这位文友原来是一正科级政府官员,由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县里最高执政,被搞得遍体鳞伤,以致许多朋友不敢与之接近了。也许我不在政界,不怕株连;也许我对所谓的“政治犯”并不讨厌,更由于我信奉一个做人的标准:只有当你在逆境中有人上门,才算得上真正的朋友。古人亦云“最难风雨故人来”嘛。

    其实我与他相识很晚,是我县在为《昌乐文学五十年》(分《小说精选》和《散文诗歌精选》)校版的时候。记得是1999年溽暑的一天,他打电话询问书稿校对完成了没有,我们五个校对人一齐对着话筒喊:“完成了,有耍吗?”他忙答:“有耍有耍,今天中午我做东,我在寿阳大酒店等你们。”在那次便宴上,我们认识了。后来不久,我与他差不多同时出了一本书。我出道晚,是第一本散文集;他已经是第二本了。可能都是爽直性格的缘故,彼此很合得来。

    听说他“犯事”后几乎足不出户,在家里玩电脑,还办了个家族网站。我晓得他是个极其聪明的文人,等我购置了电脑后,便时常在电话上请教;去年春天本县教育局电教站为我安装了宽带,开始上网。一天,我让他来我家一趟,不一会儿他便赶来了。与他商议先到哪个网站的问题,他说自己已经在“榕树下”投了几篇稿子了,就撺掇我也到“榕树下”玩玩,于是在他的指导下很快地注册成功。他还带着数码相机,给我拍了几张相片,准备以后发到“榕树下”自己的“个性空间”里去。办妥后已经正午十二点,我挽留他住下,并摸起手机呼叫文友,没想到几个文友马上撂下筷子赶来了。那是去年今天的事。

 

    到“榕树下”一年整,自忖对“榕树”感情越来越深,对树下诸多社团尽心竭力,即使没有功劳还算有点儿苦劳。但这点儿苦劳微不足道,比起各个社团编辑与诸位朋友的关照呵护差远了。鄙人一年的“榕树下”经历,学到了不少包括投稿、评论、跟贴、技术操作的知识。当然了,这些成绩与树下各个社团以及诸多朋友密不可分,尤其是在《逐梦·中原》社长江苏新沂黄云峰先生和《望海文学》社长毛新镇先生的热情鼓励、真诚帮助下取得的。“人心都是肉长的”,焉能没感恩之心?于是乎,亦尽我所能,力图报答,但终因才薄力弱,尚不足以报万一也!

    要说在“榕树”奔波一整年都干了些啥?倒是能摆出几件。

    上了“榕树”之“今日关注”1次;上了“榕树”首页“今日绝品”11篇(包括榕树社团页“社长推荐”1篇);纸质报刊转载1篇;各大网站转贴16篇(用百度搜索自己用户名得知);被其它网站从“榕树”转载后做专题讨论2篇;在各社团获得优秀评论奖10多次,其中特等奖2次(统计不全),一等奖4次(统计不全);驻社优秀写手奖3次(只统计了“墨淡如黛”的);为社团写综合评论2次;足迹涉及约29个社团,首次投稿便获得社团绿叶计有5次;登录稿件实有396篇(“我的文集”列有406篇,因为榕树网站在升级时,不慎丢掉10篇,后补上了,所以不准确);绿叶文章计有138篇(首)。

 

    回忆在“榕树下”奔波的一整年里,我仔细看树下灯笼底下或者火把底下围坐着一个个社团。每个社团就像一个个家庭,这些家庭在树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些家庭在树下争奇斗妍各有千秋;这些家庭在树下网络人才各出绝招;他们的业绩令人刮目相看。但我也看到有的家庭并不景气,他们缺乏远见卓识,没有超前意识,显得手长脚短;还有的家庭不善于用人,致使人才流散,捉襟见肘;还有的家庭掌门人本身好逸恶劳,不能与家庭成员和衷共济;还有的家庭赏罚不当,人心皆失;还有的家庭蹈常袭故,裹足不前;还有的家庭四处出击,表面上红红火火,实际上后方不稳,离心离德之衰早已端倪可察。事实上,“知错”是一个心路历程,“能改”又是个心路历程。某些老板不觉得错,无人能使他真心承认,即使他真心承认了,接下来的工程更艰巨,想“改过”而无决心毅力亦是枉然!看起来,在“榕树下”建立个家庭真得不容易!

    没到“榕树”之前,我真得想了不少。自幼性喜文学,大抵血管里奔流着一股浪漫精神吧。以前,我常常幻想着退居二线之后,能过一种云游四海的生活:或访僧道于山林之上;或泛舟楫游江湖之间;或访高士于村庄之内;或乐琴棋于洞府之中。啊,多美的生活,可惜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美丽梦想。因为首先我没有那么大的财力供我支配,其次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供我调度,最后我认为那种潇洒对于我来说仅仅是梦想而已。所以去年就到“榕树”了。

    没到“榕树”之前,我也预先有了思想准备,我知道我心直口快的性格会得罪一部分人,必定要经历一些被人误解的痛苦,甚至被人暗地里攻击。不过,说实在话,对我来说,经历一下痛苦倒是有益而无大害。所谓“久病成医”,久经痛苦的人,不但能有足够力量来抵抗风刀霜剑,更可自己医好自己的“病”。对于一切误解,我可以用自己的品格担保,逐渐打消别人的成见;对于别人暗地里的打击,我亦有思想准备,是啊,童年丧母等等那么多苦难都熬过来了,以后还有什么可以惧怕的呢?

    对于痛苦的看法,取决于各人的生活态度。我从不介意痛苦,因为痛苦的阅历一直是我的财富。

    可以告慰的是,本人已经炼就了些微道行,即使是受谣言所困,亦能作到不当一回事。如果换了是前几年,不幸惹上是非,我会不开心好几天,情绪大受影响。如今,一如念拜伦诗句:

    “爱我的,我致以叹息;恨我的,我报以微笑。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

    甚至乎,我还学了点“阿Q精神”。一如但丁所言:“走你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因为,别人提及你,是因为你有被提的价值。如果不值一提,反而不妙。

    隐隐觉得,“榕树下”的朋友已经在注视着我走过的每一步路,因为我在“榕树”确实有点儿疯劲儿,也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我在“榕树”还远未成熟,未完全成熟时,荣誉早来并不是什么好事。人生必有起落,在一步步的走时,我会得到不少经验,以自己的经验去支撑自己,胜于名誉在一朝间暴发。

 

    另外,我也想告诉一些刚到“榕树”的作者:做人,不必为自己祖父辈是贩夫走卒而自卑,也不必为自己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或书香门第而自傲。投稿,不必为自己不是什么名家学者而自卑,也不必为自己是什么国家、省市区的大腕而咄咄逼人。只要你有真本领,肯闯世界肯创世界,赤手空拳同样可以在“榕树下”打天下。

 

    最后,我要说:于我而言,在“榕树下”比名誉、地位、奖励甚至智慧更重要的,便是赢得别人的友情,归根结底也只有友情才是我的目的。我自幼就缺乏亲情的温暖,但在我大半生里却惟独不缺乏友情。到现在我仍然认为世上最可贵的莫过于朋友间开诚布公、肝胆相照的友情。

    本来是想三言两语就结束的,却又写了这么多。我想,今夜,“榕树”就如燕状的彩云,投影在我的蜗居中,它的来处,雾笼云涌;它的去处,枝叶飒飒。今夜,我诉说了我的流水的梦,欲向远方“榕树” 无限的荫凉里寄托。

                                        

                      完稿于2006年04月12日23:5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