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腊八节”与“腊八粥”

(2007-01-25 21:37:17)
标签:

腊八节

腊八日

有关诗词

腊八节轶事

分类: 民风民俗

 

 漫谈“腊八节”与“腊八粥”

            (从“百度”下载的图片)

 

 漫谈“腊八节”与“腊八粥”

 

         刘福新

 

 

 
  腊八节,我们这里俗称腊八日。今天,它降临人间了。             

  腊八粥根据各地风俗,有不同的名称,如:五味粥七宝粥八宝粥等等。腊八粥大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
了。
                 

  相传,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因此,古代寺院在腊八这天,用蔬果
和米煮粥,供奉神佛,尊为佛粥
                 

  有关
腊八粥的传说还有不少地方色彩,据一作者介绍,他的老家河北冀中平原,就有一个传说:当地某老祖宗不知道节俭,竟至断炊,收拾缸底盆底,好歹找了些杂粮,熬了一锅粥喝。后人为了记住这一不会过日子的教训,就把此风俗传下来了。目的是为了叫人记住一件大事——节约。这赋予了腊八日积极的意义
                 

  敝文对腊八日的来历从略,主要谈一谈腊八粥

  南宋年间,腊八粥除了供佛以外,逐渐成为民间盛行的食品,并作为相互馈赠的
礼物
                 

  元朝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故事。孙国老先生是奉了皇帝命令写的,当为真实。

                 

  明朝时,《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槽粥以供佛饭僧。

                 

  清朝时代
,腊八粥日趋丰富,达到鼎盛。清朝人富察敦崇(姓富察)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加水煮熟,外用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以及白糖、红塘、葡萄干作点染。这样的腊八粥色香味俱佳,因此腊八日吃腊八粥的风俗早就与元宵节吃圆子、清明节吃冷食、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一样,成为中华民族沿袭而来的传统食品了。
                 

  由于各地做粥使用的原料不同,腊八粥的风味也不尽相同,历史上已经形成北咸南甜的风味。如北方爱用江米、赤豆、大枣、莲子、荸荠、栗子、银杏、青菜、肉丁等制成咸味腊八粥,有的还在粥里掺入少许桂皮、茴香,以增加腊八粥的
味道。据一些资料介绍,陕西人喜欢做腊八面,潼关一带则多放辣椒油,去谐音,当地称为喝腊八面汤。但北方也不尽是咸味的,譬如我们山东潍坊也算北方了,可我们这里民间熬的腊八粥基本上是甜的。
                 

  腊八粥在某些地方是有制度的,宫廷里自不必说,山东曲阜孔府食制中明确规定,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进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以此做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则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给孔府当差者喝的。

                 

  据某资料介绍说,江苏亦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惟咸粥加青菜和油。各地风味等等不一,在此不必细说。

                 

  有关腊八日腊八粥的诗词也不少,仅举宋朝三例:

                 

  王洋有诗曰: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金仟吒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今晨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铺排短韵一作戏,为君姑续岁时记。

                 

  喻良能有诗曰: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淖糜分腊序,圆炭度寒朝。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宋朝另一文人方回作《腊八日不寒未雪》曰:寒暖违时节,于民有弗堪。岂应今腊入,恰似旧春三。夜口蒸肤汗,朝壶溢唾痰。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

                 

  王诗主要讲中原地区
到了腊八日这一天,家家熬腊八粥馈赠僧人以及救济贫穷人的善行。喻诗里的淖糜分腊序就是指的在腊八日这天把各种物品熬烂的事。我最欣赏方回的诗,方回作诗时肯定是在江南的,诗中说,应该到了冷的时候却冷不起来,倒像是春天一样,连雪都没有下。老百姓是非常担忧的。为什么?很简单,雪水少了,田地里的禾苗就要冻死,过了年就没有好收成。诗里含着对老百姓来年生活深深的担忧。
                 

  此诗令我想起了我们这里,好几年都没有下一场正儿八经的雪了,迄今仍是零上五、六度左右,怎么不叫人忧心重重呢?古语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是说腊八时节是很冷的,冷天对古代的乞丐不利,这是势所必然的事。隐约记得有个一贫如洗的才子在未发迹前,腹内难忍饥饿,到寺院去吃腊八粥,被僧人呵斥,这故事忘记哪个朝代了。还有个文人郑元和到京城赶考,与一个名妓李娃打得火热,却落榜了,老鸨见他没钱把他撵了出来,流落街头,幸被一群叫花子救了,就当了乞丐,腊八日这天去分食大户人家熬的腊八粥
……

 

 但是,腊八时节寒冷却是大自然的正常运转,如果不冷,却真真如诗人方回所说的寒暖违时节,于民有弗堪了。

                                                         2007.01.25

 

    :“隐约记得有个一贫如洗的才子在未发迹前,腹内难忍饥饿,到寺院去吃腊八粥,被僧人呵斥,这故事忘记哪个朝代了”——啊,想起来了,是宋朝吕蒙正的故事。吕蒙正很穷,常到寺院蹭饭吃。有一天,他听到龙门寺饭钟打响,赶到庙里时,和尚们却都开过了饭。老和尚说:“秀才呀!说句不好听的话,和尚是吃十八方的,你可是吃十九方呀!庙里有句老话,‘满堂僧不厌,一个俗人多’。你可不是出家人哪!”
    吕蒙正听了满脸通红,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不防老和尚并不罢休,接着又说:“秀才呀,你枉有满腹才华,何不上京应试,去搏个一官半职,成天和尚庙里吃斋饭,也不是常事呀!快走吧!以后别再到庙里了。”

    后来,吕蒙正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回乡时伺机报复,但被朋友婉言说服了。


 

 

                            漫谈“腊八节”与“腊八粥”

 

 

附一(2010年1月22日补充):

    看来2007年腊八节时很暖和,因为2007年这篇文章里我曾写道:“好几年都没有下一场正儿八经的雪了,迄今仍是零上五、六度左右,怎么不叫人忧心重重呢?”

    今年有雪,但我们这儿雪仍不大,可是天气却比往年要冷得多。

 

附二(2010年1月22日补充):

   今天(2010年1月22日,古历二零零九年腊月初八)上午,到“新台北超市”购衣物。下面是图片和感受:

                 

 

                               

            漫谈“腊八节”与“腊八粥”

              12、2010年1月22日,(古历二零零九年腊八日),老伴建议到“新台北超市”

              看看,说哪儿搞什么——“买200,赠200活动”。我买了这条裤子,158元;老伴买

              了一双鞋子,69元。合计 227元,超出27元。按超市规定,付款后,可赠200元商品。
 

               漫谈“腊八节”与“腊八粥”

                  13、这一件皮夹克标价“199元”,恰好不用再花钱就拿到手了。但是下午

                  老伴外出归来说,“家乐佳”也卖这样的皮夹克,标价“99元”。看来,“新台

                  北超市”标价贵了正好“100元”。227元买了三件,平均76元一件,还算说得过

                  去。不过,在别的商场买这么三件商品,也就这个价钱。商家所谓“购买200,赠

                  送200”,是使了一个“障眼法”。商家哪会做赔本的买卖?

                 看来,我也不免媚俗,跟着热闹了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