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连载)《侯景乱梁》第十三章 南天一柱(十六)

(2007-01-08 13:44:24)
标签:

侯景乱梁

南天一柱

羊侃

采石矶

分类: 文辛小说

(小说连载)《侯景乱梁》第十三章 <wbr>南天一柱(十六)  

(小说连载)

《侯景乱梁》第十三章 南天一柱(十六) 

 

           采石飞渡建康纷,小丑渊明济叛军。

           万险时分羊侃在,南天安危赖此君。

    秋风起了。小草枯了。虫儿躲了。

    老树叶子面黄肌瘦,瑟缩在一起,用忧郁的大眼睛望着干。  水分在枯竭……过不了多久,漫长的严冬要来了。

    太清二年八月的一天。

    从寿阳到谯州的官道上,马蹄蹴起的滚滚烟尘里,步兵踏地的啪嗒啪嗒声里,中国历史正进入一个急遽变化的时代。它用铁与火的语言,书写着六世纪四十年代末让人屏住呼吸的篇章。  这将是一场震荡整个华夏的历史暴乱。

 

    侯景骑在一匹叫做“雪花白”的高头大马上,他感到自己现在就像一只已经漂到江心的船,既然松了缆,就只好任随风吹浪逐,由不得自己了。

    侯景留姑舅表弟王贵显留守大本营寿阳,自己佯称出猎,经袭谯州。

    这个计策不说也应猜得到,是第一谋士行台左丞王伟的杰作。

    当侯景听说梁朝五路大军向他开来,就向王伟问计。王伟答道:

    “邵陵王萧纶带领的五路大军若到,彼众我寡,兵力悬殊,必为所困,不如下决心东向,直趋建康,有临贺王萧正德作为内应,明公从外面进攻,天下立定了!兵贵神速,请即刻进兵。”令候景意料不到的是,刚到谯州,还没有发起进攻,助防官董绍先开城出降,刺史萧泰被俘虏。

    这萧泰是萧范的亲弟弟。萧范虽残暴,但还英武,忠于王事;而萧泰是酒囊饭袋一个,只剩下了贪婪,他虐待百姓,刻剥兵士,所以人无斗志,遇到侯景军来,即刻投降了。

    侯景占领谯州,转攻历阳①。历阳太守庄铁,又举城投降,并劝侯景速趋建康。侯景朝王伟笑了笑:“你们英雄所见略同呢。”

    侯景即派庄铁为前导,引兵到达长江北岸,江北江南的守将大惊失色,连番向朝廷报警。 

    都官尚书②羊侃,入朝献策,请赶紧发兵往据采石,拦截侯景;并遣使去告诉邵陵王萧纶:不要顾虑江防一线,迅速领军袭取寿阳,使侯景失去老巢,进退失据,然后两面夹击,定可取胜。

    这的确是一条妙计。

    不想,朱异又出来阻止,说:

    “侯景必不渡江,何必出兵!”

    萧衍点头称是。遂不听羊侃的计策。羊侃叹道:

    “这回要败事了!”

    官尚书羊侃生得天庭饱满,地额方圆,卧蚕眉,丹凤眼,有勇有谋,敢做敢为,是梁朝罕有的俊杰。

    退出大殿后,羊侃愤愤地对朱异道:

   “怎么阁下总给皇上出馊主意!”

    朱异带着蔑视的口吻道:

    “纵然侯景要闹,他一个跳蚤也掀不起一床厚被子,难道你连这个道理也不懂?”

    梁主再派临贺王萧正德为平北将军(怕是投北将军吧),都督京师诸军事,出屯丹阳郡。萧正德职权在手,正好以军事指挥的便利与侯景勾结。

    萧正德遣大船数十艘,声称载荻,实际上满满装着粮米和器械,沿江而上,直达横江③,接济侯景叛军。侯景正在为缺乏这些东西而闷闷不乐,得到萧正德的接济,大喜道:

   “我得济事了!”

 

    先时,梁朝太子家令④王质领兵三千沿江防守。侯景恐遭阻截,未敢冒失南渡。恰好此时,梁廷纷纷议论,以为王质兵力单薄,怕抵御不了侯景,改以云骑将军陈昕代替王质守长江。由于朱异的阻挠,十月下旬,王质奉命已退,陈昕兵马未到,梁朝的江防出现了漏洞。 

    侯景是什么人?侯景是个十分狡猾的人,是个善于动用间谍的人,是个久经沙场的军事家。一接到探马来报,岂能失去这大好机会?急率军从历阳渡采石(安徽采石矶),顺利渡过了长江。

    且说这采石矶,古称牛渚矶,名列长江三矶之首,位于今安徽省的钢城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长江东岸翠螺山麓,亦是著名的古战场和佛教胜地。采石矶因传说古时有金牛出渚而称牛渚矶,又因此处盛产五彩石,三国东吴时改称采石矶。它与健康(今南京)燕子矶、巴陵(今岳阳)城陵矶统称“长江三矶”。此矶地处悬崖峭壁,兀立江流,遥对天门山,万里长江一泻而下,因受天门山夹江对峙所阻,水流至此,更为湍急。这里地势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但也正因为险要,防御者往往疏于江防,这次恰恰让侯景钻了空子。

    这时的侯景步兵不过八千,骑兵也只有八百。直趋慈湖⑤。

    听说侯景已渡江,梁廷上下惊慌失措,才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建康乱成一团,“百姓竟入,公私混乱,无复次第”,“军人争入武库,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梁廷急令京师文武分守东府城、石头城、白下等要地。

    却说太子萧纲戎服参见父皇,禀受方略。梁主萧衍年轻时多么英勇,这会儿没有神了,耷拉着脑袋,支支吾吾地说:

   “此尔之事,何必问我?今将内外军队一概让你管辖,你可以不必事事奏报,见机行事吧!” 

    太子萧纲搬到中书省官署,随时指挥军事。命他的儿子扬州刺史宣城王萧大器都督城内诸军事,都官尚书羊侃为副,羊侃的官职是军师将军⑥。

    却说临贺王萧正德这个无国无君的大内奸,直到此时,梁廷还一无察悉。按战争的要求来说,梁主萧衍太子萧纲加上一班文武大臣,侦察能力和掌握信息的能力太低了。太子萧纲,让萧正德守卫最重要的朱雀门。朱雀门是建康城的南大门,紧靠淮水(秦淮河)的浮桥。叛党萧正德暗喜。

    侯景的身着青袍的军队虽然离梁都建康越来越近,但还不知道都城的虚实,特派谋士徐思玉入都,要求见梁主。梁主萧衍当即召见了他。徐思玉原是梁朝旧臣,当然入朝叩拜,谎说他是背着侯景逃出来的,请梁主屏退左右,他好密奏。舍人高善宝在旁,大声斥责道:“徐思玉从贼中来,情伪难测,怎么可以独自与皇上在殿中?”

    陪侍的朱异,又对着高善宝呵斥道:

   “徐思玉岂是刺客吗?”

    听了高善宝的话,也暗暗心惊。高善宝要徐思玉照实说来,不要隐瞒。徐思玉于是拿出侯景的信,内言:

   “朱异弄权,臣侯景带甲入朝,肃清君侧。”

    梁主展开侯景的书信,脸色一阵白一阵青一阵紫,气得说不出话来。他斜了一眼朱异,就把侯景的书信传给了他。

    朱异边看边惭,赧然不答。

 

    这时,梁武帝萧衍建国已是四十七个年头了。原来境内无事,公卿士大夫很少见到披盔贯甲的士兵。一天到晚,不是在朝堂粉饰太平,就是在家中宴饮清谈,却很少有人重视武备。开国时的宿将凋谢殆尽;城里的青年人多跟随方镇在外,剩下的前不久又被派往邵陵王军前去了。

    都城建康,人心惶惶。

    那些平日里变换着花样吃喝玩乐的士族们在家里待不住了,有的亲自登上车轿到城外去打听;有的则赶忙收拾金银细软,带着妻妾奴仆到外地逃难去了。即使是平民百姓也心急如火,就如同一场大地震要来了!

    没有人愿意应募守城。

    此时的都城,全仗羊侃一人。

   “二十里外,有一支侯景的马队,朝都城方向来了!”探子报道。

    众官一听,都不由得有些紧张,但又茫然四顾,仿佛这才感到有一个主心骨是多么重要,大家望了望被太子萧纲任命为都督城内诸军事的稚嫩少年萧大器,觉得这会儿他能成为朝廷倚重的“大器”该有多好!可是萧大器只有索索地抖个不停,脸都吓黄了。大家把视线又转到萧大器的副手羊侃的脸上。

    已脱去介帻改戴武冠⑦的羊侃异常镇静地踱至厅外,抬头一望,只见旧棉絮似的阴云布满了天空。一阵冷风袭来,吹得他热辣辣的脸上直感到发刺。

    他忽然停下脚步,伫望着庭外那棵参天的杨树沉思起来……连萧大器也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虽然大家都不说话,但互相间都感到心情沉重。

    梁朝以皇族亲王带兵,早已成了惯例。去年,无德无才的萧渊明全军覆没,兵败被俘;可是,梁朝廷因循守旧,绝不接受这一沉痛的教训。最高统治者—梁主萧衍,见大事不好,一骨脑儿推给了太子;而太子萧纲还是那么一副德性,又把守城的指挥权给了他那少不更事的儿子萧大器。可喜的是,他将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人配给了儿子。——这人便是羊侃。

    这可真是不幸中之大幸!

    羊侃怎么会不知道,他担负的是全部的责任。

    他深思了一会儿,终于向萧大器躬身施礼道:“殿下,事急矣,可否让下官全权处置?”   萧大器早已巴不得羊侃说这句话。于是,羊侃对大家正色说道:

   “既然殿下和诸位信任我,那么,从即刻起,各位不可擅离职守,必须随时听从我的吩咐!” 

    众文武不由得鹄立恭听。于是,羊侃便命一录事官拿来纸笔,把急需办的事逐条记下,他从谁守什么地方,怎么换班,到哪里去领器械和军粮,怎么发求援信号,怎么记功罚过,怎么安抚城中居民,怎么迅速召募一支兵勇,怎么加固城防工事……足足交待了半个时辰。

 

    台城内,羊侃临时住室的窗口,已是子时,还亮着灯光。偶尔传出隐隐约约的呼噜声,那是家人的酣睡声;而羊侃书房的灯光仍是亮着。

    羊侃在灯下翻阅着一堆竹简。这堆竹简是他多年收藏的珍贵书籍,特别是一些关于兵法的记载,有春秋战国的,有秦汉的,有三国的,更有晋、宋、齐这些离梁朝最近的。除了竹简,也有很少抄在锦帛和纸上的兵书。

    这些兵书引发起他许多感想,他觉得梁朝存在的种种弊端,与前朝很有相同之处;而面临的这场战争与古代亦有相同的地方。忽然,他的眼睛凝注在他十年前写的一箧兵法研究心得上。他小心翼翼打开木箧的盖,十几卷自钉的竹简上有以下文字:

   “孙子之书有火攻,故齐田单有火牛之事;左传桓公七年,焚咸丘,公羊曰,樵之也。樵之者,以火攻也。”

   “国语,智伯攻赵襄子,决汾水灌晋阳城。”

   “鲁人公输班造云梯以攻宋城,可以凌空立之。太白阴经谓之飞梯,左传谓之楼车,盖云梯矣,当是三代之制,而公输加机巧尔。”

   “范蠡兵法,飞石重十二斤,为机法,行三百步,倘卒士有力,能以手投之。今有炮,盖出于范蠡飞石之制,因事增广为法尔。”

    这些自学心得,记载攻城和守城之法,他这会儿守台城正好用得着。

    这个木箧,是他好不容易才得以保留到今天的,为了这个木箧,他有个多年的随从搭上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那还是他从北魏泰山太守任上南归梁朝时的惊险遭遇。羊侃本随父亲在北魏为官,父有遗言:“吾是汉人,终归为汉臣,尔可乘机南下投梁……”

    就在羊侃举地投梁时,其从兄兖州刺史羊敦密侦之,据兖州击羊侃,羊侃率部迎战,不能取胜,固守泰山城(今泰安),一面飞使报梁,以求梁朝北援,而梁军迟迟不至,羊侃陷于魏大军围困,不得不突围而出……他的青年随从为了返回羊侃府第去取这一箧兵书研究心得,连中十几箭,怀抱木箧交与羊侃。书箧虽得以携之南归,但亲随却为此而亡。

    现在,看到这书箧上的血迹犹存,怎不让羊侃唏嘘感慨呢?

    翌日,羊侃移住守城都督府。他衣不解带,身不离甲,指挥军旅,威爱两施,都城稍有安定。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①历阳:今安徽和县。本书将不断地出现这个地名,请读者注意。

    ② 都官尚书:《通典·卷二十二》曰:东汉时置尚书台,以一人为仆射,六人为曹尚书。南朝因之。这六曹是:吏部、度支、五兵、左民、祠部、都官。都官尚书负责水火、刑狱、监视京都各官衙的不法行为。此官职直到隋开皇三年,才改为刑部尚书。

    ③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西北岸边,与采石矶遥遥相对。

    ④太子家令:属太子官属之一。太子官系统由太子少傅总领,其下有太子率更令,统庶子和舍人,管宿卫;太子家令掌管仓谷饮食,职如中央系统的大司农、少府。另外还有太子仆,管车马,太子中庶子,管监察等。

    ⑤慈湖:地名,位于安徽马鞍山市东北。

    ⑥军师将军:汉代始置此官号。三国时代魏设军师、吴设右军司、蜀设军师将军,诸葛亮是蜀国首任军师将军。晋朝时,太尉军师为军队最高官,统领各军的军师。梁初有大军司,侯景之乱期间,简文帝萧纲承制封拜,授羊侃为军师将军,担负起了守台城的实际责任。

    ⑦羊侃由介帻改戴武冠:羊侃原任都官尚书,属文官系列。文官常戴介帻,是一种长耳官帽。擢任军师将军后,换成了武冠。武冠中有种南北朝最常见的鶡冠,冠加双鶡尾,竖插两边。另外,南北朝时武将常穿硃服(大红色),正直绛衫,从则裲裆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