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小说)《侯景乱梁》第一章天象示警

(2006-12-27 22:22:08)
标签:

文辛小说

《侯景乱梁》

侯景降生

天象示警

文化

分类: 文辛小说

 

(长篇小说)《侯景乱梁》第一章天象示警

             天象示警


          文辛


    灾星突露在今朝,万众惊惶睹孽妖。

      初出便将威力展,他年好把悍名标。

 

 天道无常,有治有乱,有兴有衰。三皇五帝后有夏商周;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春秋争霸,战国争雄;尔后为秦汉;再后是三国鼎立;三国以后西晋统一,算是短暂的和平年景;但司马氏兴腐朽之风,很快的国力衰竭,不敌北方的游牧民族,南北纷争,未赚半点便宜,形成东晋十六国大乱局面;东晋亡,进入南北朝,更称得上典型的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朝政日非,天下思乱,烽火四起,日夕难安。尤其有个可诅咒的贼臣叛将忽而叛北忽而反南,搅得中国天翻地覆,在史书的册页上涂满了腥血。

 却说北中国茫茫无际的大草原上,有个北魏国的军事重镇叫怀朔镇①,怀朔镇中部有座长长的山,山下有个村庄。这村庄很奇特,农民与牧民杂居,府户②与自由民杂处,土木结构的房屋与牧民帐篷犬牙交错。这里大多为游牧民族鲜卑族人,亦有羯族等其它少数民族;另外还有祖居此地的汉人和被鲜卑骑兵掳掠来的汉人奴隶,使得这里服装各异,语言纷呈。

 一千五百年前③秋季里的一天,怀朔镇市集上,人潮滚滚,车水马龙。突然,本来万里无云的晴空黑暗下来,天上划过一道耀眼的光,亮光不断的翻滚,靠近已被黑云层将要全部覆盖的太阳,这团呈猴儿状的亮光,撕咬着太阳,将太阳裂成碎片,爆出“咔啦啦”的响声。万众仰看,都惊慌得了不得,以为是人类的末日来临了。就中有一牧民,黑黑的脸膛,扛着一柄铁叉,铁叉上拴着几只刚打来的野兔,匆匆在怀朔镇集市上走着,边走边咕哝:“这是什么世道,净出些怪事!猴儿怎么能吃太阳呢?”

 这牧民是羯族人,叫侯标,他要卖掉猎物,换回面粉和鸡蛋,给将要分娩的妻子弄点吃的,谁知整整一个大白天,大家让天上的怪物搞得无心无绪,谁还有心思做买卖?他一直靠到晚上,野兔无人问津,只好坐在一家店铺屋檐下打起了瞌睡。就在这当儿,又突然听得天上传来一阵可怕的响声,这响声似狼嗥,又似响尾蛇发出的声音。侯标急忙站起,同跑到大街上的男女老幼一起仰头观天,只见初夜的星空,从北而南,有一条蛇样的怪物在游动,怪物不断吞吃着周围的星星,体积愈来愈膨胀,怪物里层是白色的光团,而外面又生出青色的光芒,宛如一条大青蛇的肤纹。一位老者大惊失色道:

 “灾星,灾星,这是一颗灾星,它和白天的猴儿状怪物都是不祥之物,看来,过不了多少年,要有一场大劫!”

 且说这个羯族牧民侯标,直到翌日才换得了米面鸡蛋回家,已是傍晚时分,乳白色的淡烟和暗黄色的畜粪浓烟笼罩着这个村落。东面一家牧民的帐篷里传来一阵宏亮的且带有浓重回音的婴儿哭啼声,这啼声传遍全庄,连弥漫着低空的烟雾都四散奔逃。侯标知道是他女人分娩了。他顾不上多想,三步两步跑进帐篷,望了婴儿一眼,是个男孩,他心想:侯家有了继承香火的人了……

 但,牧民不会想到,就是这个长相有点怪异的男婴,二十年后会在这里腾空而起;而四十年后,又把南中国搞得狼藉不堪。

 牧民给降生在自己家的孩子起了个名字—侯景。

 你道这侯景长大后是何种形状?不满七尺,上身长下身短,眉毛浓而厚,像把刷子,前额很宽,颧骨高突,脸显赤红,基本上没有鬓角,左脚脚心有肉瘤,走起来有点拐,尤其是走着路说话时,让人仿佛听到豺狼嗥叫时那长长的回音。有人称这是“狼顾之声”,能够食人,亦终当为人所食。

 侯景少而不羁,动辄报复于人,是个横行乡里的泼皮无赖,谁也不敢惹他,更不愿惹着他,因为人们看到从他阴森可怖的毒蛇一样的眸子里,常常放射出一种凶残的光。应该承认,这种眼光是苛求的,是睚眦必报的,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宽容的,一旦这种眼光扫向某个人,这个人便有了一种潜在的隐忧,不定什么时候,这种眼光便会逞凶肆虐,致无辜者于非命。

 侯景常去爬村东不远的山,这山与侯景本人一样奇特,它像一条游动的青蛇,就如同侯景降生前那个晚上的天象一样。山北面细南面粗,南面山头有两处凹陷的陡崖,极似蛇的双眼;更为奇特的是,陡崖下有两条长长的山岭,宛如青蛇吐出的毒舌。他对幼年的伙伴们表示:必须像爬山者那样拥有不畏劳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和决心,突破一个又一个似乎不可逾越的障碍,最后才能达到顶峰。所以,他爬起山来,比谁都快,总是第一个到达山顶。实实在在地讲,这种不屈不挠的性格让伙伴们心服口服。其中有个同族兄弟叫侯子鉴的,成了侯景最为忠诚的崇拜者,侯子鉴比侯景大两岁,但侯子鉴却称侯景为大哥,有时做游戏,干脆称侯景为“大王”。一次,侯景坐于山顶大石上,侯子鉴领着小伙伴跪在石下“朝拜”,侯景哈哈大笑,惬意极了。

 侯景虽刁蛮狡猾,却颇好学,悟性也高,但他那牧民的父亲却供不起他读书。他只得自学,少年时的他,已经读完了孔子的《春秋》和司马迁的《史记》了;但最让他喜欢的是兵书,他几乎想尽办法搜罗各式各样的兵书。他学习研读兵书,几乎废寝忘食,在放牧和打猎时,一旦遇到险要地形,都要仔细打量一番,然后对侯子鉴等一群伙伴说:“你看,这里足足埋伏上几万兵呢。”有一回,他将十几个牧民少年安排好位置,讲好规则,演练一字长蛇阵法,其中一个少年跑错了方向,被他一脚踢成重伤;他父亲只得牵上一只羊到人家门上赔礼道歉,此事才算了结。但,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不能不让小伙伴们奉若神明,甚至连那些村里不甚融洽的大人,也不得不肃然起敬起来。

 话分两头。且说天监年间④,有个佛门中法号叫释宝的和尚,在蒲团上打坐了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吩咐僧徒架起云床,在化身⑤前,忽然口出一偈曰:

 

                  撅尾狗子自发狂,当死未死啮人伤。

                  须臾之间自灭亡,起自汝阴死三湘⑥。

 

    又曰:

             山家小儿果攘臂,太极殿前作虎视。

 

 “狗子”,景小字;“山家小儿”,猴状也。

 还有一位道士,名叫陶弘景,乃是丹阳人氏,隐居于华阳山中,博学多识,就连梁武帝萧衍有什么疑难之事,也常去登山门求教,所以得了个“山中宰相”的绰号。忽然有一日心惊肉跳,闭目养神了约有两个时辰,自知大限已到,弥留之际,让道童铺纸研墨,题诗一首。诗曰:

                  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

                  不意昭阳殿,化作单于宫⑦。

 

 名僧释宝和名道陶弘景所说,史书上记载甚详,其言皆验。后文当叙,这里不再赘述。

 再说侯景。长大后,某日遇一道人。只见这道人生得一副白净面皮,长须垂胸,飘飘然有出世之态。侯景惊讶之余,便问道人:

“道者风骨脱尘,必是神仙,能否为我占上一卦?”

 道人只是盯着侯景紧看慢瞧了好大一会儿,忽然道:“我平生阅人多矣,还从未见过足下这副相貌!”

“什么?你就为了这个老瞧我的脸!”

 侯景十分后悔让道人为他占卦,不高兴地说。因为他知道乡里人都讨厌他的相貌。是不是这道人在有意的耍弄他。

“足下不要见怪,因见足下这相貌实在不同一般,情不自禁多端详了一会儿。冒犯,冒犯!请勿见怪。”

 道人文质彬彬很有礼貌地做着解释。

“那你看我有没有飞黄腾达的一天?”侯景心神不安地问。

“你写个字来。”

 道人先不面相,倒要测字。侯景顺手扯了根草棒,在地下很快地划了个“侯”字。

“侯字人边作主,下作人,此分明人主也。尊名何字?”

 侯景又在地上划了个“景”字。

“哎呀!日为阳主,日下有京,将坐京城,大富大贵。贫道这边厢先有礼了!”

“道长莫要妄生字义,再看看我的相貌可好?”

“鄙道肉胎凡眼,说不好,不是当面奉承,足下这相貌贵就贵在与人不同上,单凭这宽额威眉就是食禄万户之相,何况……”

 道人闭上眼,不再说下去了。

 侯景喉咙里突然“噢噢”了两声。道人吓了一跳,脸色都变了。向侯景打了一揖,转身急急离去。可能道人从刚才侯景的“噢噢”声里,听到了“狼顾之音”吧。

 侯景有些自得但也有些惆怅,走至村头,一瞥眼,见村头道观上有句横幅“紫气东来”。他想:我若果能大富大贵,兴许与东方有关,连这观门上都说“紫气东来”嘛!

 有天雪夜,他心中烦闷,拖着那只先天跛了的左脚一脚深一脚浅地上了山,身后留下一长串带钩的雪印。山顶上不长树;即使有树,在这雪夜里,也了无生机。朦胧月色下,他站在那里,倒也兀自有几分威风。

 一顶破毡帽扣在他那蓬乱的头上,刻满冷峻的脸像块山石,尤其那双炯炯有神且透着狡黠的大眼睛一眨不眨,仿佛时刻准备冲破冻结的草原冬夜。

 茫茫雪野淹没了多少路和生机;惟独他像一块山石,袒露于荒郊。

 此时,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用力跺着山顶上的积雪也赶不走他心头的寂寞和忧郁。他甚至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活够了。他心里在这一刹那很不平衡。他恨这动荡的岁月,恨这鲜卑贵族统治的北魏,恨那些前来横征暴敛的魏朝廷的爪牙;但,他又谋划着在这乱世里出人头地。他羡慕那些穿着宽袍大袖的贵族们,羡慕那些头戴鶡尾冠的将军们。可他现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虽然他在乡里放荡不羁,又善用心术,无人敢招惹他,但他毕竟只是个普通的牧民,这得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平步青云?

他摘下破毡帽,狠狠地抓了一把蓬乱的头发,心头如同着了火一样的愤懑,脚像踩不着地一样的空虚……

 为什么这么落魄?为什么这么穷酸?

 他要迅速改变自己的窘境,做一个人上人!

 他想起了道人给他测的字相的面,他想起了村头道观上的横幅“紫气东来”。他决心到东面的镇府那里去从军,从千军万马中博取功名富贵。主意一定,刹那间心里踏实了许多。

 侯景毅然决然地当了兵,老天不负有心人,由于他有勇有谋,在几次对付北边柔然国的战斗中屡立军功,升任了镇功曹史⑧。他对这个小小的官职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满足的,他不由地吟起了曹操《从军诗》里的诗句: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所幸,他自幼悟性极好,又颇识文字,军务之暇学习兵法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用这种乐趣填塞光阴,倒也是一种雄心的原始积累。

 这时候,他结识了一个人。这人是北秀容契胡部落酋帅的谋士,叫慕容绍宗,博学多才,尤其谙熟兵法,侯景与其交谈,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干脆拜其为师。侯景很狡猾,他有目的地将自己学习兵法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还故意发表错误的见解,慕容绍宗逐一指导,经点拨,侯景久久沉积在心中的难题迎刃而解,所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过,慕容绍宗后来看透了侯景的诡诈和虚伪,感情渐渐地疏远了。不久,慕容绍宗完成了在怀朔镇的助防使命,回北秀容去了。

 第二年春天,侯景又迈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

 

                      (长篇小说)《侯景乱梁》第一章天象示警

 

 仲春的一天,他离开怀朔到东北方向的武川镇去执行一项使命。事不甚急,鞭款款扬,马缓缓行。

 野外美极了。

 积雪融化的草原在阳光下蒸腾起灰蓝色的烟雾,点点光斑游离其间。土地的芬芳正随着这些氤氲之雾弥散开来,新鲜刺鼻,沁入肺叶。侯景渐渐生出些许醉意。

 他下了马,由着马儿去啃吃刚生出的嫩草,路边有片丛林,新长出来的树叶比少女的手指尖还要娇嫩可爱,仿佛以往的春天从未诞生过如此的嫩叶;泛青的树皮漾着一圈一圈儿的绿晕,像是春天的情歌在树内心的圣殿里回荡……还有小草和石头,它们总是仿照一种家庭的模式组合在一起,一组一组的,每一组都相隔一段距离,每一组都配合得恰到好处,极富韵味儿。

 侯景觉得有股莫明其妙的躁动,他眼睛里燃起了欲火,他的两腿微微颤抖,腿间那一窝山药蛋般的器官迅速膨胀,不安分地将裤裆顶起老高……他毕竟是年青力壮的人了啊!春天是个感情洋溢的季节,这可能就如人家常说的春心吧,他痴痴地想着。

 ……到了武川镇,他遇到了意外的惊喜。

 那一天,在武川镇镇将的府邸,他正在与镇将禀报他这次的使命,在座的有与他同为功曹史的人。仆人刚奉上茶,就听门外一阵喧哗,原来是镇将的一位姓马的老友携了家眷来访。从轿子上走下一位面容姣好、举止优雅得无可挑剔的女郎,看年龄顶多不过十六岁,因为按当时北魏政府的法令,女子十六岁不婚配,父母就得治罪的。

 侯景虽是来武川办事的客人,但北方风俗是很开放的,也就随着武川镇将和武川的功曹史到大门迎接。看到款款移步的女郎,侯景愣愣地看呆了。他喜欢女郎的年轻、活泼、大方和谈吐,这种喜欢无法掩饰地从他的眼睛里喷射出来,女郎的脸微微羞红,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所有在场的人都明显的察觉到了。

 侯景回到怀朔镇后,按不下心头的思念,托镇将提亲,婚事终于定了下来。

 春未夏初的一天,侯景举行了婚礼,做上了新郎官。这一年是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⑨,他一十八岁,新娘子马氏芳龄十六,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称赞的二八姣娃。

 等到送走贺喜的宾客,侯景进了洞房,却突然有些不自然起来,尽管他在战场上打打杀杀,尽管他也接触过不少女人,但与一个女子共处一室,却是破天荒第一次,何况又是个令他看上第一眼时便不能自持的心上人,直到他走到床边,为新娘揭去红盖头,才放胆去仔细端详起新娘的脸来,马氏脸显酡红,含着娇羞,微微挪了挪屁股,然后笑着说:“您忙了整整一天,早早歇息吧!”侯景听到这句话,反而不再拘谨了,紧张的神经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一把攥住了马氏的乳房,马氏也就顺势倒在了侯景的怀里,他从马氏坚挺的乳房上松开,搂住了马氏的细腰,他的目光里有种让新娘着迷的色彩。马氏含嗔道:“在武川刚遇到您时,您的目光就像贼一样,看得我发慌。”然后她告诉他,当一个男人真的喜欢一个女人时,这个男人的眼睛里有一种橘黄色的让女人躲闪不迭的光芒。那种光芒让一个女人的心为之颤动。他说:“那时候,我从郎君的眼睛里就看到了这种光芒。”

不用说,这一夜,他们过得很快活。

不久,怀朔镇等北方六镇大起义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侯景也被这股起义大军裹挟了进来。起义军有好几个首领,侯景转投了多支起义军,并未受到重用;直到后来他投奔了尔朱荣,才崭露头角。要知道尔朱荣是个什么人物,且听下文分解。

 

(长篇小说)《侯景乱梁》第一章天象示警



【注释】

①怀朔镇等六镇:北魏前期,为防柔然入侵,拱卫都城平城,在北部边境设军镇。从东往西主要有怀荒镇(河北张家口北)、柔玄镇(内蒙兴和西北)、抚冥镇(内蒙四王子旗东南)、武川镇(内蒙武川西南)、怀朔镇(内蒙固阳西南)、沃野镇(内蒙五原东北),称为“六镇”。

② 府户:魏文成帝时开始用降户和死刑徒充实军镇,当“边戍之兵”,这些新旧镇兵都带有家属,这些军人和家属皆著军籍,称府户,地位十分低下。

③ 一千五百年前:指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即公元503年,此年侯景降生。

④ 天监年间:指梁武帝萧衍的第一个年号,公元502年到公元520年。

⑤  化身:指佛教徒死去。佛教寺有“化身窑”,亦叫“荼毗”,用于火化。化身也常称“坐化”。

⑥ 汝阴:指南北朝时的悬瓠,即汝南。河之南谓之阴,所以谓之汝阴也。三湘:湖南境内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代指湖南。侯景后在巴陵(今岳阳)战败,所谓“死三湘”者,谓死于巴陵之败也。不是实指,是虚指。

 ⑦ 陶弘景的诗:“夷甫”,晋朝王衍的字;“平叔”,晋朝何宴的字。二人都是大士族,腐败的代表人物。“单于宫”指北方胡族皇帝的宫庭。全诗托晋讽梁,说梁朝大同末人氏只知竞谈玄理,不习武事,将来非吃北方胡族的亏不可。后来,羯族侯景果然打进建康,居昭阳殿。时人谓此诗为侯景乱梁的预谶。

 ⑧功曹史:南北朝时,在府、州、镇的长官以下设有此职,司掌功绩的考核。亦叫功曹参军。

 ⑨正光元年:即公元521年。此年,为南朝梁武帝萧衍普通二年。

 

          (长篇小说)《侯景乱梁》第一章天象示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