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家庄“铁老仙师”的故事

(2006-12-25 22:37:10)
标签:

昌乐县

乔官镇

梁家庄

铁老仙师

分类: 昌乐村影

             梁家庄“铁老仙师”的故事

 

 

          梁家庄“铁老仙师”的故事

 

                 刘福新

 

在昌乐县中心地带,有个村庄叫梁家庄,其行政隶属乔官镇,宋代已经有村,梁姓世居此地。

说起梁家庄,可能连本县的年轻人也不一定了解,它在昌乐县乃至潍坊市都是赫赫有名的。

公元1948715日,经中共中央华东局批准,中共昌潍地委、昌潍行政专员公署在昌乐县城成立,就是昌潍地委昌潍专员公署以及现在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前身;而中共昌乐县委、县政府移驻梁家庄。此后,昌乐县独立团、教师训练班、昌潍中学、税务局、方山园艺场、生产救灾委员会、除奸保卫工作委员会、人民法院等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先后在梁家庄成立。直到1949713日,中共昌潍地委与昌潍专署机关移驻青州(益都)。中共昌乐县委、县政府机关方迁回昌乐城。做为一个刚成立的县委县政府,在乔官镇东侧的梁家庄驻扎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无论从解放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来讲,它都有着重要地位。

除此以外,梁家庄有一棵粗大的“宋槐”,由于这棵历史悠久的宋槐,而带出了一个名闻遐迩的“铁大人”、“铁老仙师”的故事。

说得是这棵自从宋朝立村时就有的国槐,由于年久,树干空了,里面可以盛得下五六个人。明朝时候,里面住进了一只铁狸子,并得道成仙,常常变成人的模样出来捕鸡吃,但是它从来不吃梁家庄的鸡,所谓“兔子不吃窝边草”也!

清朝年间,铁狸子另寻住处,搬到老潍县东南一带去了,就是今天的潍坊市奎文区。那里的人们给它建了一座“五道堂”,至今香火很盛。

因为铁狸子得道成仙于梁家庄的老槐树,所以只有梁家庄的人敢叫它“铁大人”、“铁老仙师”,其它地方的人都不能在它的名字前面加个“铁”字,若是有人胆敢犯了忌讳,必定遭到它的报复。那么叫它什么呢?得叫它“老师傅”或者“老神仙”,反正不能带“铁”字。就是潍坊“五道堂”一带的人也不敢口吐“铁”字的。

这位“老师父”还念念不忘它的发迹得道之地,对梁家庄的人不时地予以关照。下面就讲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梁家庄有个做小买卖的人,名叫于德遂,此人去世不过三十年,大约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第二年(1977年)病故的。他是个 “铜货郎”一般的小商人。为什么叫“铜货郎”?可能是这些做小买卖的人手里拿着一个招徕顾客的玩意儿,中间有面小鼓,上面有面小铜锣,手一摇,鼓与锣都响起来。所以就给他们一个雅号“铜货郎”了。略微不同的是,于德遂不挑货郎担,而是推着货郎车。

民国时期的某一天,于德遂推着货郎车到老潍县赶集,卖他那烟袋锅子、针头线脑、铜哨泥人、发卡裹脚一类的土玩意儿,贪顾在集市上耍,一看,天已经晚了,还有55里路要往回赶哪!那时的人没有交通工具,靠两条腿大步颠,真真犯了愁,便自言自语:“你看看,这可怎么回家啊?‘铁大人’也不送一送!”说时迟那时快,西北上刮来块黑云彩,连风带雨,吹得他身子直往前跑。就这样,于德遂推着他那沉重的货郎车,脚不点地,没觉得累,一会儿便到了家门口,再一看天,还没落日头呢。

自从民国年间,梁家庄的村民专门为“铁大人”立了个香火会。会期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八。到了三月初八这一天,当庄的加上周围村的老老少少便汇聚到梁家庄的老槐树下,烧香磕头,并由各个村庄管事的做上黄袍,郑重地顶礼膜拜“铁大人”。如今因为香火会大了,开始在周围摆了市场,增添了些卖食品饮料一类的小商小贩。更值得一提得是潍坊城里的人也乘车到梁家庄来隆重祭拜。“老师傅”虽然有座属于自己的栖息地,可那老潍县的“五道堂”是第二个家,梁家庄的老槐树才是“老师傅”的老家。

为了此事,笔者专门邀请了连襟来家,详细咨询。说来也巧,笔者的老伴还有个老亲也是梁家庄,如今老伴的姨姥姥(笔者岳父的亲姨娘)还健在,原来那棵宋槐就是长在她家的影壁墙附近的。笔者的老伴回忆说,那棵树太大太粗了,不仅树干,而且树杈也都空了。只是从皮上发芽,没有敢到它面前打闹的。笔者老伴说,她的这门老亲戚,她以前经常走动的。她还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是自从“铁大人”搬到老潍县以后,又进来了一条大蛇,老伴的亲戚当然是不知道的,可是有一天黎明,大蛇从枯树杈里露出头来,瞪着电灯泡一样的大眼睛,伸出手指头一样粗的蛇信子。把老伴的亲戚吓坏了,每天夜里都做上一大盆米饭,供大蛇享用。不到几年,老伴的亲戚就穷到底了。

近些年来,梁家庄搞街道房屋规划,不是立在人家的院子里就是立在大街一侧,这棵老槐树反正怎么看都不碍事,已经换了好几届村委会班子了,都觉得十分奇怪,有那不信邪的支书,就想着动动它,可量来量去,老槐树都不在街道的中心线上。

另外,还有个怪事,这棵老槐树总是从一个方向发芽,另一个方向枯着,发芽交换方向却没有准时候,有时隔一年有时隔好多年。可朝着哪里发芽,哪个方向的人家就兴旺发达,枯死树枝方向的那些人家就必然败落。不仅梁家庄的人敬畏它,就连周围村庄的人家也祷告它。笔者曾猜想:公元1948年7月15日昌乐县政府在梁家庄成立时,一定听到这些传说的吧?而第一届县政府所在的房屋肯定位于老槐树发芽的方向吧?

现在,这颗老槐树依然屹立在梁家庄中间的十字路口偏西十来米的地方。笔者今年与老伴走亲戚(笔者二姨子住此庄)家,还专门看了这棵老槐树。它位于二姨子家往后(北)的第四道东西街道上,若是走在梁家庄那条南北中心大道上一眼就能瞥到。

近年来,县里有个大企业董事长(兼任政协副主席)的老父亲,为了保护这棵宋朝年间的老槐树,自己出钱,在老槐树周围圈起了半米高的围墙。

 

          完稿于2006年12月25日21: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