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戒庵老人漫笔夫妻互赠诗厚实功底潇洒文风杂谈 |
分类: 知识交流 |
药名入诗系列之三
因为丈夫出外,一别经年,思念妻子,就给妻子寄了一封信,信中有诗曰:“牵牛织女别经年,安得鸾胶续断弦。云母怅人不见空,水沉香冷月娟娟。泽兰憔悴渚蒲黄,寒露初凝百草霜。不共玉人倾竹叶,茱萸甘菊自重阳。”
妻子收到丈夫的信后,亦提笔和了一首“:天门冬日晓苍凉,落叶愁惊满地黄。清泪暗销轻粉回,凝尘闭锁郁金裳。黄连未嚼心先苦,红豆相看怅更长。镜里孤鸾甘遂死,引针何用觅昌阳。”
如果仔细推敲夫妻两人的唱和诗,妻子的诗要比丈夫的诗好多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近体诗是要按照格律来写的,格律诗除了平仄、节奏、对仗等基本要求外,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必须押韵。妻子的应答诗用了“下平声七阳”韵,里面的“凉、黄、裳、长、阳”五个字完全符合韵脚的要求。而丈夫的诗只有后面用了“霜、阳”;前面的“年、弦、娟”则用的“下平声一先”韵。也就是说不符合七律的韵脚。即便是把这首七律诗拆开,分为两首七绝,且不说在结构上内容上残缺不全,就是在意境上也不敌妻子的诗。由此看来,不是《戒庵老人漫笔》的作者李诩有意称赞这位羁留外地游子的妻子,就是这个做妻子的确实有些作诗填词的硬功夫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两首七绝诗里的中草药名:丈夫的诗里嵌入了牵牛、续断、云母、沉香、泽兰、蒲黄、竹叶、茱萸、甘菊,共九味。妻子的诗里蕴涵着天门冬、满地黄、轻粉、郁金、黄连、红豆,约六味。
妻子的和诗为何少了三味?窃以为不但和诗的后两句要强调想念丈夫的缠绵之情,句中难以嵌入药名;二来在古代男尊女卑的制度下,不能够将药名数目超过丈夫吧?还可以认为,丈夫用了九味药名,“九”有别离已久思念已久之意蕴;妻子用了六味药名,可能有暗暗祈祷丈夫在外地“六六大顺”、平安无恙、早日归来之含义。但不管怎么解释,这两首诗里的药名粘贴巧妙、天衣无缝,充分体现了古人作诗填词的厚实功底以及玲珑巧俏的潇洒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