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晨登云龙山

(2006-11-20 08:04:35)
标签:

徐州云龙山

海拔140米

2005年4月29日

给我三个印象

杂谈

分类: 文辛散文

晨登云龙山                      晨 登 云     

  

   文辛

 

 

“文革”期间到过徐州,那时的徐州又脏又破,全然激不起兴趣来。听说近年来变化极大,况且徐州的历史丰厚饱满,造访徐州的念头不断地在心头萦绕。正好内人的大姐住在徐州,多次邀请,终于在去年四、五月之交成行,携妻到了徐州,实现心中蛰伏已久的愿望。大姐住在云西小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建筑群。它的原名叫徐州市第一机关宿舍。周围遍布名胜。东面一仰头就是云龙山,西边紧靠奎河,南有云龙湖,西北不远是云龙公园(燕子楼公园),东北毗邻项羽的戏马台。根据我与大姐夫拟订的游览计划,先登近在咫尺的云龙山。

云龙山位于市区南郊,海拔140米,由九节山头组成,南北逶迤,长约3公里。每至清晨,山间云雾缭绕,岗岭隐现,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故曰云龙山。

大姐早上爬山晨练,是她退休后的必修课。429日是个好天气,我们特意早起,从西山门踏入。这才知道为方便市民,早上不用买票。

事实上,登山伊始,便将自己溶入了林海之中,树木葱茏,遮坡塞谷。负势竞上,繁枝密叶,在空际摇荡着波涛。宿露犹凝,在晨曦映照下,叶片闪着辉光,不时地滴落下几颗玑珠。一条条盘山道上,上下左右,尽是鲜活鼓胀的浓荫、翠影。绿是整个徐州的底色,云龙山更具优势。此刻,那盈盈翠色更逼近到游人的面庞上、心窝里。不禁想起石涛和尚的两句诗:“不识年代梦,如何只近山。”

除了苍松翠柏、蓊郁蔽日这个感觉外,第二印象是石大。巨石垒耸,错落有致。第三印象是谷幽,奥谷奇沟,峰叠壑幽。幽谷里到处长着不知名的花草,它们吸的是山风,饮的是野露,自然精气获得最多,经过一夜的酿香酝气,到了早晨便漾着缕缕清幽了,如婴儿散发的乳香味……面对着这些小花小草,犹如面对着稚气十足、明眸闪睒的农家孩儿,可以拉家话,可以相逗耍,纵使你有千种焦虑万般惆怅,也早化入淡水,不知不觉溢香漾甜了。第四印象是名胜遍布,移步换景。第三节山上有北魏三丈大石佛,宋代隐士张天骥的放鹤亭,以及张的好友时任徐州太守的苏轼写的脍炙人口的《放鹤亭记》,碑刻就立于亭南侧。另有观景台,台高6米,占地1500平方米。依山就势,古朴端庄。登台临栏远眺,全城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还有兴化寺、大士岩、苏东坡醉卧于黄茅岗的石床……再加上1200米的云龙山索道,古今景物迭相辉映,趣味横生。

本来当地市民晨练的就多,再加上“五、一”临近旅人涌入,真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喊山声、逗鸟声、秧歌声、钟罄声、朗笑声以及练拳的劈啪声不绝于耳。弄不清是热闹的声音拂净了尘虑,还是野朴的山风淳化了心灵,我顿感舒服而惬意。

站在云龙山观景台上,我俯瞰山下,山下的云龙湖清澈、明丽,宝石般的蓝缎被东面我站的云龙山、南边的珠山、西边的韩山和凤凰山等几座黛青默默地护卫着,几点零星的白帆点缀其中,轻盈似舞的湖中路柳堤,将湖面拦腰抱住温柔地抚摩,为这幅静谧更添了一丝灵秀神韵。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在山的稳定与博大中积蓄锤炼自己的仁爱宽容,智者在水的灵动与含蕴中洗濯自己的理智与机敏,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重要原因。旅人通过嚼读山水,就能领悟出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快感失意,总结出生命跋涉中的是非成败,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相补之处。故而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秀水以寻求灵感,而那些政要干员也无不抽暇置身于灵山大川以咨询施政之得失。云山苍苍,湖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绵长。着呵!徐州兼有得天独厚的山水,不仅让旅人心旷神怡、受益匪浅,还将让徐州决策者和参与者宏图大展、功德无量!

想起了大姐和大姐夫的那句话:“这任市委书记对环境格外重视,变化可大哩!”是啊,生活在诗之谷画之廊里的人群,朝朝暮暮晤对着诗画的存在,固有的艺术美、心灵美被激活了。他们没有停留在对自然景观单纯自豪的层面上,而是谋划实现自然美与生活的同化,实现越来越完美的生命的延续……我钦服徐州决策者的卓识,赞赏徐州市民的豁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云龙湖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