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也说多尔衮

(2006-11-12 21:05:34)
标签:

也说

多尔衮

体恤民生

借鉴

杂谈

分类: 文辛随笔

(随笔)也说多尔衮

 

也说多尔衮

 

   刘福新

 

 

 

可能是清朝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离现在最近的缘故吧,你看那电影和电视剧“出将入相”的不是到处充斥着清朝的长袍马褂和“苇笠帽子”吗?也许这样的古装不用格外置办,剧组不用花大钱就能拍一部戏吧?鄙人倒不是反对拍清朝的戏,而是看到许许多多的清朝戏单凭着编者导者演者的好恶,将真正的历史演绎得荒唐至极,对今人莫不起着误导的坏作用……正应了国学大师胡适先生的那句话,历史仿佛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任人打扮起来了!

 

譬如,前些年看《康熙王朝》、《庄妃轶事》等电视剧,除了戏剧背景中还活着的人外,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不能不引起观众注意的,那就是皇太极的弟弟、孝庄皇后下嫁的继夫、顺治皇帝的皇叔兼继父多尔衮。

 

1644年,满清立国。当时的顺治皇帝才六岁,真正掌握大权的是顺治的叔父兼继父的摄政王多尔衮,他才是满清立国的基本方针的决策人物。但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对这段历史没有真正搞明的原因吧,就连前些年上演的电视剧《庄妃轶事》中虽有不少多尔衮的戏,但对多尔衮的政绩涉及的不多。我想:为了突出庄妃的智慧超群,而有意贬削多尔衮的贡献,这在我们的电视剧和电影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我也只能忍气吞声,何必去为死去的人评功摆好,更何况本非族类,又是灭了我汉族江山的人。但又一想:历史是公正的,抹杀历史真实可不是一个研究历史者的作为。

 

诚然,我不是一个渊博的历史学家,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历史教师,可我心里明白,我无论如何也是个尊重历史的人,就不得不出来说句公道话。

 

多尔衮率满清大军于一六四四年五月进入北京城。那时,除了兵制原有的八旗制度外,其它的都等待创建,不得不沿袭明朝遗留下的东西。多尔衮的贡献在于,他不刚愎自用,而是倾听了汉族大臣的建议,将明朝末期一系列弊政尽量汰除,取消了多种赋税加派,减轻了人民负担,他下令:“前朝弊政,莫如加派,辽饷之外,复有剿饷、练饷,数倍正供(即正式赋税)……天下嗷嗷,朝不及夕。……今与民约,额赋外一切加派,尽予删除。”同年十月,爱新觉罗·福临即位,年号顺治,为满清入关、入主中原的第一个皇帝,可当时的政权掌于多尔衮之手,多尔衮遂又明令在顺治登基诏中取消明末苛杂加派赋税,并豁免五月朔(满清入关日期)以前人民拖欠的数十种款目钱粮,还全部或部分免除满清军队所过之处的当年赋税钱粮。后代历史评论家们也不得不称赞多尔衮的这些政策是为清朝换得了人心,是“永久惠民之政。”

 

满清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国,一开始就遇到满汉矛盾,特别是江南,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杀事件,这一矛盾更加尖锐,很多民间团体都在“反清复明”,斗争相当激烈,但多尔衮棋高一着,取消加派这一政令逐渐缓解了满汉矛盾,并由此逐渐稳定了大局。满清能维持近三百年的基业,并且开国后不久便创造出康乾盛世(包括康熙、雍正、乾隆),实实在在地说,这些盛世是同多尔衮的入关初政分不开的。

 

纵观中国历史,秦、隋是汉人创建的统一王朝,它们创设的制度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但却成为短命的王朝,根本原因就在于一开国便扰民太重,秦修长城、阿房宫、驿道;隋建东都洛阳、开大运河。并且两朝都大肆用兵,人民不堪重负,揭竿而起,秦、隋也在人民的反抗中很快灭亡了。

 

多尔衮是明智的,多尔衮是有着政治嗅觉的,他吸取秦隋过于扰民的政策,采取了汉、唐、明等王朝在初年与民生息的政策,吸取了众多朝代兴亡盛衰的政治营养,这是不能否认的历史事实。以后的国君康熙、雍正、乾隆禀乘了这一传统,虽然宫廷争斗是免不了的,但是对老百姓一点也不敢忽视,从清史上可以浏览到大量的与民生息的事例,几千年的“人头税”也是在清朝时期废除的,这不能不说多尔衮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他那下恤民生的政策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可喜的是,我们的政府也在最近几年认识到了这个“与民生息”的天字号问题,正在作着体恤民生的大文章。笔者有感于斯,写下这篇读史随笔与诸君共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