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辛散文 |
想
今天上午,用“百度”搜寻,很幸运,去年的“新华网上海频道专题”上就发布了《纪念壮士余纯顺遇难十周年》的信息,当然了,那是提前一年(2005年)发布的,而今年才是余纯顺遇难十周年,我想写这篇文章恰逢其时。
今天晚上,我又寻找了关于余纯顺遇难的资料,特将大略经过叙述如下:
1996年6月11日9时,余纯顺拒绝了车辆、人员随行,大步流星离开土垠向南边的罗布泊走去。身上背着的背包里装着他的帐篷、防潮垫、笔记本、睡袋以及西洋参一盒。他的身影渐渐融入灰褐色的湖盆中……
在余纯顺向罗布泊行进期间,就有人说,“我们赶快追赶余纯顺,只要他感到身体不适,就把他拽上车,拖回来!”那天中午过后,气温直线上升,至少45——50度左右,有个新疆考古所名誉所长穆舜英教授,1979年4月曾进入罗布泊北岸一带,寻找进入楼兰的道路。她在《神秘的古城楼兰》一书中,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这里的气候异常干燥……虽是四月,但已达摄氏38度至40度……”余纯顺在6月份,硬要只身闯入罗布泊,他的初衷,是要以此行“打破6月中旬不能走罗布泊的说法”。
6月15日,余纯顺走后的5天里,沙尘暴刮了两天,其余为高温天气,他的干粮和饮用水也该消耗殆尽了,处境令人担忧。
6月17日开始飞机搜寻。6月18日10时15分,搜寻的飞机终于看到在褐色的湖盆里有一个指甲大小的亮点。果然是余纯顺那顶蓝色的帐篷。走近帐篷,一股恶臭扑鼻而来,一把脱鞘的藏刀扔在帐篷门口,刀鞘已经不知去向。乘飞机搜索的人朝帐篷里一望,顿时惊呆了:余纯顺头东脚西仰面躺着,头部肿胀的连五官也失去了比例……余纯顺遇难了。
他遇难的地方距离罗布泊湖心土路仅50多米,他如果沿着T字路口向西再走顶多3公里,就能到达他他6月10日放置一箱水和一箱干粮的第一个宿营地。他错过了T字路口,他应该向右拐西行,可他迷失了方向,径直往南偏东方向走了,显然他在判断方向上产生了致命的失误,也使他错过了生还的机会。
在《关于对余纯顺尸体检验报告》中,结论为:“……余纯顺的死因,系在高温环境下缺水而引起急性脱水,全身衰竭而死亡。”不容置疑,正是迷路,常人难以忍耐的高温,最终导致了余纯顺的死亡。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彭加木、余纯顺不幸永远留在了这里。
在罗布泊纵深处的余纯顺墓前,人们无不为他的壮志未酬、英年早逝深感痛惜。
余纯顺是于1990年2月抵达我们昌乐县城的,与我们分别16周年了,我们很多人都记得他在县委大礼堂作报告的情景。他虽然遇难了,但他的壮举,他的思想,他的“意志、毅力”,是我们昌乐人需要的。何况我们与余纯顺有一面之缘,那就让我们怀念他,发扬他的意志与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