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鄙人用“悦溪居士”的笔名发表在《红袖添香》的文章

(2006-09-22 23:13:12)
标签:

红袖添香

悦溪居士

蕴涵玄妙的天佛山

从百度上查到了我的文

文化

分类: 文辛散文
MSN读书频道 散文 悠然我思
蕴涵玄妙的天佛山
悦溪居士  2006-6-12 发表于 红袖添香

鄙人用“悦溪居士”的笔名发表在《红袖添香》的文章

近天佛山,我才惊讶地发现:天佛山的历史厚得剪不动,天佛山的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浓得化不开,天佛山的故事多得说不完,天佛山的民风淳朴得令人如入“桃花源”,天佛山现代开发的巨大成就令我怦然心动。面对着蕴涵玄妙的天佛奇观,齐鲁作家“鲁南采风”的每一位女士先生的神经都兴奋到了极点。从上午到下午,从洙边茗香苑品茶、观看茶道表演、参观沂蒙乡村风情园茶园板栗示范园到参观天佛景区,我们不停地拍摄。从日出霞光似火的旅游车上,到日挂中天的洙溪河沿途风光,再到偏西的斜日落满莲花湖、卧佛寺、九顶莲花山、观佛台一系列天佛景区的时候,湖光山色,目不暇接,令人遐思无限…… 按照会议议程,鲁南采风的第一站是莒南,莒南采风第一天的中心安排是参观位于莒南城北的天佛景区和参观位于大店镇的115师司令部旧址。 

如果说上午参观茗香苑的“沂蒙玉牙”茶制作工艺、品茶和观看茶道表演是一种轻松和洒脱,参观沂蒙乡村风情园、茶园是一种愉悦和飘逸,参观洙溪河边被乾隆皇帝封为“十三太保”的十三株古栗是一种质感和劲道,在洙溪河边那古色古香的酒店午餐是一种安详和典雅,那么参观天佛景区就是一种魂魄激荡和拍案叫绝了。 

天佛景区位于莒南县城北面,它包括了灵山、妙瀑、潋湖、逸亭、香榭、巧桥、俊廊、碧刹、雅台和天然大佛几个部分。真乃一步一景,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首先到了天佛公园,天佛公园大门古朴庄重、气势恢弘,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莲花湖,我不禁惊叹,好大好美的一片湖水哟!经莒南旅游局局长王兴堂先生介绍,湖的面积700亩,像一面明镜镶嵌在景区中央。湖畔垂柳依依、绿草茵茵,亭台廊榭,金碧辉煌;湖内波光潋滟,香菱滴翠,芦苇摇曳,野鸥斜飞。主要有镜台观佛、菱榭晚照、静海慈航、菩提晓月、般若悠然等景点。  我们来的时候是个晴朗的天,一切都晃在我的眼前;但我想象着,倘若雾起的时候,想必一片空朦,更加神奇莫测。倘若是飘着小雨的时节,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灰瓦,皆朦胧于纷纷飒飒的细雨之中。那么,浓浓的莲花湖情韵配着淡淡的江南情调,会被小雨烘托得鲜灵鲜活,呼之欲出吧。 

徜徉于湖边,我们随着导游的解说,跟着导游的脚步,时而谒拜先贤,吸取那博大的文化精髓,叩问人生哲理。时而端详近在脚前的九顶莲花山,倾听观音阁上传来的风铎声,叩问佛教道场的教义。时而遥望峥嵘的天佛山,穿越时间隧道,寻踪问古,探询古老华夏的仙源幻境。时而蹲下身子轻撩水波,揽胜阅春,领略莲花湖的绰约风姿。我曾在不久前访问过徐州,参观了那里的云龙山和云龙湖,在那一次登上云龙山环顾之间,我就悟到,山也是有家族甚至种族之分的。你看山的风范容貌,你看湖的气质形态,往往与临山濒水而居的那些人的文化形态相和谐,甚至与他们的面形、体格、性情相融相偕。谁能弄清楚究竟是山川河流影响了人呢,还是人工斧凿改造了山川河流?我进而坚信,山川河流是有灵气的,芸芸众生中的人物当然也是有灵感的。此时总有种赋诗填词的冲动,想从人的气质和山水的灵气上作文章,一时却词枯语穷,不知从何写起。我突然悟到,凭自己的水平是不配的,可我总还记得几首唐诗宋词吧。人既有气,山既有灵,他们是渐通渐融的。正因为如此,宋代的辛弃疾才有了妙句传世,“……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辛弃疾真乃天下文人读山嚼水赏物品人第一高手也!记得在徐州看山水,直觉得有种由里向外的争斗之气,皆因那里是古往今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习惯了打打杀杀,无霸气焉能立足?而莒南的山水就大不相同,它与这里的人一样敦厚和善而富有灵气,是的,莒南乃至鲁南人的敦厚与灵气不仅映现在他们的脸上、眼睛里,也流注在他们的话语里和酒里。他们有着这样值得骄傲的纯情山水,却也有着那样安之若泰的谦和,他们与这山水构成了一种美的和谐。至此,我想,这样的经纶绣章岂是我辈写得出的!也罢,只有把这山水清远、淡妆浓抹的诗情画意泼洒在镜头中,把山川河流与鲁南人民的浑然天成留影在磁带上……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攀登面前的九顶莲花山,据导游讲,山上有一线洞天、鳄鱼出水、猿人沉思、金鳌听蝉等情趣盎然的景点。观音阁高耸于莲花山的最高峰,巍峨庄严,一直是求福求子的佛教道场。山的东面是看不到了,但山西麓的大观亭、凤凰亭以及密林幽径却可以纵目观赏。 

待到我们小憩后,导游招呼说要过湖了,各位老师要小心才是。果然有一座浮桥展现在面前,这座浮桥叫般若桥,因为过了桥就是卧佛寺,我猜想它在佛教教义中也许是普度众生的意思吧?没问这桥的距离,反正很长,人刚刚踏上去,便晃晃悠悠,而这种晃动既来自前后的力也来自左右的力,关键是要找到身体平衡才行,等我左一脚右一脚极其轻松地迈着步伐过桥后,很多人略显惊讶,我心中惬意极了。暗说:惊讶什么?我虽然年龄偏大,可有谁知道我曾经当过体育教师啊,这还不是小菜一碟?再看那几位女作家,进一步退一步,久久过不了桥,干脆趴了中间不敢走了。有人就喊,“这景不是叫般若悠然吗,别害怕,心里悠然着点,过来呀!”终于过来了,可费了很大的劲儿。 

听导游说快到名闻遐迩的卧佛寺了。我加快了脚步,撵上了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赵德发和《山东文学》执行主编刘新沂两位先生,因为他俩都是本地人,对这里了如指掌,我想在进寺前与他们聊几句,也好多一份思想准备。我毕竟是带着火一样的激情,带着宗教般的虔诚,带着久有的向往和无限的眷恋走近了卧佛寺的呀! 

要说这卧佛寺,还有段来历呢。那是南北朝时期,著名高僧图澄大师率弟子游方讲学布道时,蓦然发现了莒南天佛山上的佛,这佛是天然生成的,怪不得叫天佛山呢?而在这以前却从来没人发现过。他欣然于天佛山下结庐为寺,祈奉天佛,名曰“卧佛寺”。唐朝开元年间,有高僧一行大师为修“大衍历”,重新奠基卧佛寺,栽一国槐,与天佛形成子午线观测点。我们去时,见这棵巨大的国槐上挂满了红红绿绿的布条,布条上都写着名字,足见香客求福求子求禄的真诚。千百年来,香火旺盛,为鲁南、苏北佛教文化中心。而历尽千年的唐槐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成为卧佛寺活的见证。1996年,为落实宗教政策,莒南县政府重修寺院,并被批准为沂蒙山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 

当我们一行人迈进寺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建筑群古朴典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庄严。大雄宝殿、卧佛殿、藏经楼、钟楼、鼓楼、舍利塔,气象万千,令观者肃然起敬。听导游介绍说,2000年,卧佛寺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大典,两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一块主持了典礼。这种规模是建国后绝无仅有的。可惜我当时没有询问赵朴初大师有没有颂词,未曾把他的大作抄下来,真乃憾事。 

重新登车,迤逦北行,不一会儿便到了天佛山。乍一看,又吃了一惊,模样仿佛我故乡的方山,好似久违了的老朋友。只不过我故乡的方山呈南北走向,这座天佛山是东西走向。该不是方山也曾到此落脚,莫不是我的前生亦曾在此经过,如今随便一抬步,就迈进了前尘吧?  那天,阳光普照,天佛山显现出它独有的俊美,万般景致都映于眼帘。这是天佛景区的主干部分。当我们登上28级台阶,又继续登上45级台阶,便停了下来。据说,前者合佛祖菩提树下开悟之数,后者合佛祖住世弘法岁月之数。站在观佛台上,向北眺望,天佛赫然出世,令人魂魄激荡,顶礼膜拜。说是顶礼膜拜的确是发自内心,因为我被天造地设的卧佛震撼了心灵。记得报上曾经刊载了两个大哲学家曾经拜过山峰,一位是金岳霖先生,他被天造地设的玉龙山惊讶得说不出话,面对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哲学家只有膜拜了。另一位是著名哲学家赵鑫珊先生,面对着香格里拉神奇的雪山,他跪下了,磕了三次藏民式的等身长头。从某种角度上讲,哲学家理应是世界公民,他们可以不信哪一教哪一派,但他们一定信仰大自然。因为走近大自然,这才发现了我们的浅薄无知,发现了我们的幼稚可笑,发现了我们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是何等渺小。可是我们曾经藐视过大自然,“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像这样的愚蠢话,我们何止乱吼过一次!对大自然的不尊给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苦果,难道那不是我们人类的自作自受?  天佛东西长3800米,五官清晰,四肢分明,头枕西南青山,脚抵东北明湖,躯干前面就是卧佛寺了。只见它天额饱满,地阁深沉,鼻子微翘,笑口常开,慈眉善目,神态迥然,大有请之欲出之感,怪不得佛教界泰斗、原国家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长老观后感叹不已,欣然命笔曰:“莒南天佛,世界奇观”。 

导游告诉我们,如果直着看天佛,好似辨不清面目,要是侧下身子看才逼真呢!果然,当我把身子往东弯到九十度时,天佛的五官清晰极了,要不怎么叫卧佛呢!  在回程中,我突然萌生了一种理念:既然天佛横空出世,那我们人类就应该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难道不是从大自然造化中和从朴素的人生中悟出的哲理吗?人的生命中要有一份执著,也要有一份洒脱,两者缺一不可。这样,我们才被宇宙理解,才能信任未来,才能把自信的笑容挂在脸上,坦然地回看自己磕磕绊绊的每一个脚印,坦然地对待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与自己有过矛盾的人,更会坦然地对待将来的人生道路…… 

2006650128完稿

 附说明:偶然从百度上查到了我的文章。         

 200692223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