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逐梦中原4——5月份部分散文作品浅述(二)

(2006-07-30 17:13:17)
标签:

榕树下

逐梦中原

部分小说

作品浅述

作者

分类: 知识交流

【逐梦.散文】逐梦中原4——5月份部分散文作品浅述(社团推荐) 
 
 
昌乐刘福新  


    枫叶零花的《天使的手》更让人震撼,如果说《感染》是从侧面写医生的,那么这一篇是从正面写的,作者很会做文章,专门撷取了“天使的手”,情到深处确实没法评了,让善于词汇的责编“花满楼的人”都激动万分地说:“读这样的文章真得让人感动,编者按就不写了”。此话让人感慨万端,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网站的女编辑春风妙语,她也是医生,她写的文章曾让我感动,枫叶零花的文章又让我感动了一次。
    颜澈的《一转念的心情》讲述了一段埋藏在心底的故事,面对着一朵白云、一声羌笛、一双眼皮、一对牙齿或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产生出一种美好的感觉,绝妙地勾勒出女性作家那种对生活的细腻品味。正如颜澈所感悟的“烟花,最绚烂于绽放的刹那;爱情,最幸福在痴迷时;人生,最快乐在感悟中。”是的,心动的一瞬总是美丽的!颜澈的《想入非非·暗恋苏轼》,从苏轼的“情”、“趣”、“味”一一说起,勾勒出一个让女性神往的男子汉大丈夫形象。这么有灵性的文字常让读者耳目一新,仿佛鲜活、凸显于眼前,激荡起灵魂湖面的一池涟漪。“这样的男人谁不想嫁?”这是作者的大胆宣言,掷地有声、令人震撼。
    露姹的《话说名字》有趣地披露了自己笔名得来的偶然性,是她在读但丁《神曲》的《天堂篇》第十节时悟出的真谛,显然作者是从读书破万卷中得出的一点收获。
    牵雾的《栀子花开》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正如纯美如虹所评论的“让人想到美好,看到了作者有一颗细腻而善良的心。”牵雾的《我的兄弟》写了姐弟情谊,那段跟了弟弟后面的情景读来让人落泪而又深感幸福,让多少读者眼馋作者的弟弟呀!王剑冰在《怎样写散文》中强调散文创作要写自己独特的生活。牵雾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原汁原味,看到了作者自身的品格与情感,这就是我们当代应该推崇的。
    夜风凛凛的《榆树》写了一段魂牵梦绕的故事,榆树在那段特殊的年代(1958——1960)或者解放前都曾经是“救命树”,足以歌功颂德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一种“感恩”思想,我相信,凡是知道感恩的人,他(她)的心地一定是善良的!
   花满楼的人的《萨满行》堪称大散文,详尽地描述了萨满人的部落历史,通篇折射出一股民族之光,可见作者极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渊博的文史知识。正如枫叶零花在按语中讲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表现了宗教原始文化传承人的质朴特色。”花满楼的人的另一篇《关东刀魂》,记述了一段被埋没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壮烈惨痛的。其中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故事更令人吃惊,中国翻译当然是汉奸(中国是产生内奸的温床),像那些现代听众的嗤笑:“用肉体去抵挡子弹,他们不是一群疯子吗?”令作者惨痛地发出了:“看来还是中国人最了解中国人”的感叹!作者叹曰:“尊严源自实力,实力源自整个民族的素质。”作者对国民的劣根性比较了解,故而写出了振聋发聩的大文章。
   “花落无声123”的《思想断章》是一篇极具哲理的好散文,蕴涵着灵气,我看到的已不单单是单纯悦目的文字,而是对生死、生存的终极意义的感悟了。而她的《文人素描》无疑地是一篇优秀的随笔,说其优秀是因为文章既旷达高远、涤尘绝俗,又毫无消极避世情绪,而是充满了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譬如文章的结尾:“守着一份淡泊,一份宁静,体验着人生的另外一种境界。”这就是作者在“悟透了人生,看破了红尘后为文人(当然也包括她自己)指出的道路。 “花落无声123”的《民风之说》从多视角阐述了某村群体事件的起因,上升到“民心不可欺”的高度,的确是一篇好文章。我相信作者和读者大都阅读过吴思的《血酬定律》,那是一本专门研究社会制度和社会弊病的书,其中有个“搏命集团”的理论,内中就对农民、灾民的铤而走险做出了十分中肯的分析:“任何产权安排,任何权利设置,任何法律规定,如果大规模地漠视人命,贬低人类最要,恐怕都难免遭到血的报应……”所以花落无声进一步说,“来透视和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很正确的选择。
    破帆001的《古镇三河》是一篇说古道今的游记佳作,好似在我们面前铺开了一条时光隧道,让读者联想到这里曾经发生的或悲或喜的故事,跟着作者情驰神往,翱翔在历史的天空。
    萧通湖的《愚溪说钓》同样是一篇极具观赏力的游记,按责编吟媚的说法:“平淡的行文里却蕴涵了深厚的功底”,此言不差。萧通湖言:“惺惺相惜,无论心不在焉志在庙堂者,还是隐沦终老、钓尽江波不见金鳞者,想必也都各得其所吧?”比我曾经的感叹又进了一层。萧通湖另一篇《面对月光》,是利用断章的形式写的,特别欣赏那句:“如果人生从此无家可归,无梦可做,无作可写,无爱可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还有什么意义?”想起了高尔基的“若使没有一个人热烈地爱你,你为什么还活在世上呢?”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黄云峰的《天下第一村:第一是什么?》关乎“三农”焦点问题,,吴仁宝成功地将华西村由穷变富,而大部分农村呢?说明迄今还未能解决人才的问题。正如吟媚责编说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谁也不能忽略人的力量。”“傲雪红梅2006”在评论这篇文章时却从另一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对农村现状的担忧:“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农村就不会发展。”这评论是相当有见识的。可我还有第三层追问:“为什么有本事的人从农村出去后,不来关心自己出生的地方呢?”可见,如今国人的心理是复杂、阴暗的,既有同情农村的一面,也有“维持现状”的一面,他们虽然高喊着缩小城乡差别,可骨子里却想着自己的既得利益,恨不得把同是农村出来的人甩得望尘莫及,他们好高高在上。这种阴暗心理我是知道的,就如一个同是一个层次的群体中冒出了一个现代“贵族”,这个“贵族”竭力维护他(她)的地位,如果大家都与他一样了,他的优越性怎么能显示出来?如果都与傲雪红梅一样深感不安,那天下不就大同了吗?可那些人往往会成为拦路虎。这话也许有人不信,但,反正我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