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 昌乐刘福新评论于2006.07.21
22:32 评论id(4740724)
女人当然有大批受害的,我知道的。那些女人比我们这一代要早个十年八年的。那是我党的功臣转业、复员的时候,允许他们打离婚,是因为没法奖赏他们了……就借着婚姻自由的关头办了,军官大部分找了些年轻的军队护士等等,再就是城市的工人、地方上的妇联主任什么的。曾经看了一篇《腐败从赏个花姑娘子开始》,就是指的建国后的年代。光我知道的邻村就有很多,她们好多是地主和富农的成分,打了离婚,家里的老婆孩子一大群了,她们人老珠黄了,怎么改嫁?即使想改嫁也嫁不出去!所以大部分(或者全部)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离婚不离门”,替当了解放军的丈夫顶着个“四类分子”帽子,整天挨批斗、冬天扫大街,还有的戴上高帽子游街示众。这些你们恐怕也不知道吧?但我讲得是真正的历史,没有一点水分。将来你说历史怎么写?
- 由 昌乐刘福新评论于2006.07.21
22:14 评论id(4740689)
住在别人的城市:又顺次看到这里来了,您的感慨很有意义,因为青年人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是怎么活过来的!先不说我党以前宣扬的“阶级仇恨”,那总离我们远一点儿,可建国后的这一茬人,确实是受罪了,将来的历史得重重地写上这一笔。我如果现在不写出来,后世的人还以为我们活得挺自在挺滋润呢?“长在红旗下,泡在甜水里”是我们向这一代经常宣扬的话题。可到底怎么样?还得我们自己来说话是不是?光婚姻问题就害苦了,遑论它哉!
- 由 住在别人的城市评论于2006.07.20
22:31 评论id(4737751)
很久了总是在忙,挤不来时间看文章。都说好的女人是一所学校,那不好的女人呢?不知--
- 由 昌乐刘福新评论于2006.07.15
13:49 评论id(4722214)
特别感谢“冷香”这个阶段以来对我的小说主人公的关注,您的关注与呵护就像一道永远沁入心脾的暖人风景。史登·伯格曾断言:一段“好”的爱情,不在乎时间长久,只在乎品质好坏。反之,一段“坏”的婚姻呢,爱情的享受且不去谈它,因为根本不可能有享受,只有无尽的悲伤。这就像赛跑,能坚持到最后的并不一定代表胜利。但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大多数是为了孩子而活着,为了亲朋好友而活着,为了不相关的人而活着,留给自己的只有遥遥无期的困兽犹斗。真羡慕现在的青年人啊!
- 由 liwei85ai评论于2006.07.10
10:49 评论id(4706979)
文中主人公的命运让人感叹。
- 由 冷香嫣然-评论于2006.07.10
02:42 评论id(4706313)
其实,冷香一直都很敬重老师的为人处世替人着想的个性。喜欢老师的儒雅,处世的低调及学识的渊博。今生有缘,一定能相见。聚会心灵吧!
- 由 冷香嫣然-评论于2006.07.10
02:37 评论id(4706311)
路走错了,可以返回。婚姻选择错了,却无法释然,断然绝意!文中的男人很优秀,有着善良的本性,同情弱者的爱心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可称得上生活中的好丈夫,是为人夫的楷模。若得此君,三生有幸!可惜,被文中的那个女人他的妻子糟蹋的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否则,该是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星!叹息!
- 由 昌乐刘福新评论于2006.07.09
17:04 评论id(4705323)
谢谢秋岸寓主老师这么归纳性极强的“编者按”。是您的“按语”让拙作熠熠生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