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福新
刘福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9,021
  • 关注人气:59,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州揽胜(四)

(2006-07-14 09:34:30)
标签:

彭城

户部山

戏马台

西楚霸王

朱浩熙

“戏”字读音

质疑

分类: 旅迹苔痕

                               徐州揽胜(四)

 

                    刘福新


 

◇流浪地图◆徐州揽胜【社团推荐】   


  在参观楚王刘注地宫里两个棺室时,随着导游的讲解,我突然产生出一个想法,如果原来的棺室不是因为顶上与山的峰顶相通有裂缝的话,如果坚持棺椁放置东边,不移到西边的话,兴许楚国的寿命会更长一些呢。我向来是不迷信国祚命运和五行方位的,不知为何萌生出这样的想法来?

  游罢龟山汉墓,又参观了“徐州圣旨博物馆”,里面珍藏着明、清时期圣旨数十道,还有清代状元书法、科举试卷,甚至还有科举考试的作弊夹带(小抄)等。在此处饱览历史烟云,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中,给人带来知识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
                 
                 
  戏马台
                 
  早就听人说,历史名城徐州有一座户部山。旧时流传有“穷西关,富南关,有钱人都住户部山”的民谣。此山原名南山,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侯、定都彭城后,在城南的南山顶上建了戏马台,此山由此声名大噪,成了徐州市历史的有力见证。据查,天启四年(天启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天启四年指1624年),黄河暴涨,张璇为户部分司主事,才识过人,六月二日促装移户部钱粮典册于南山戏马台上。是夜,河决城陷,独户部无失,人皆服之。因筑垣修宇,遂为户部衙署。从此,南山便被称为户部山了。

  户部山虽不甚高,却是徐州城官邸和民舍的高地,能避水患,所以富豪陆续迁此,出现以上民谣也就在所必然了。户部山还集中了徐州历史文化的精髓,状元李蟠、翰林崔焘、《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皆住此地。还有负载着徐州城几千年风雨沧桑的古院落遗存。而最吸引文人眼球的当属徐州第一名胜戏马台了。

  公元前206年项羽与其他起义大军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徐州),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今户部山)顶上,构筑崇台,以观兵士操练戏马,故名戏马台。历代在此陆续营建了很多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奎书院、耸翠山房、碑亭等。但由于水患和兵燹,昔日的建筑物已荡然无存。为了保护古迹,重塑历史文明,当地人民和政府对戏马台进行了重修。新建了山门、曲廊、追胜轩、集萃亭;新雕铸了项羽石像和霸业雄风铁鼎;修缮了碑亭。如今,登台揽胜的旅客络绎不绝。它已成为国内项羽遗迹旅游网络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学的双重爱好者,我却对风云阁情有独钟。风云阁又叫戏马台碑亭,可以说它是戏马台古迹的最中肯的标志。这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建筑,双层飞檐,六角啄空,丹柱釉瓦,高耸三丈有余,翘然立于台中,风采奕奕。南檐下嵌有四字篆额:“从此风云”。亭内石碑镌有“戏马台”三字。现今的风云阁是1986年重修的,它玉立中轴,占尽风情。

  前人留下的咏台诗很多,我把最喜欢的两首古人诗咏记下,与诸君共赏。一首是明朝方孝孺的《戏马台》:“盖世英雄酒一杯,悲歌只使后人哀。平生费尽屠龙技,今日空留戏马台。”我喜欢这首诗,不仅是诗写得好,还在于诗人的人品端正。当年,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大旗,挥戈南下攻入南京,篡夺了建文帝的帝位,逼方孝孺草诏,他身穿孝服,号哭于殿,掷笔于地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被杀。表现了文人的骨气。另一首是南宋文天祥的,题目亦为《戏马台》:“九月初九日,客游戏马台。黄花弄朝露,古人化飞埃。今人哀后人,后人复今哀。世事哪可及,泪落茱萸杯。”这首诗是他被押送大都(今北京)途经徐州时所作。文天祥是汉族的民族英雄,人与诗皆格外喜欢,自在理中。
  游览戏马台之前,我还参观了徐州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云龙山北麓,原址为清高宗乾隆皇帝南巡时的行宫旧址。不说在江苏,即使在全国亦是一流的博物馆。那天上午,我还向李银德馆长请教了关于“寒山”的原址问题。待另文专述。
                 
  附:与朱浩熙先生商榷关于“戏马台”三字中“戏”字的读音,当然更关系到项羽建筑戏马台的目的和用途。鄙人认为:既是西楚霸王操练步骑将士,绝对不可能让骑兵嬉戏玩耍,也不可能搞歌舞、杂技表演;剩下的或许有另一种解释——在令旗的指挥下演练阵法或实战演习、纵马拼杀,以此锻炼军队的杀敌本领和意志。所以“戏”应读“麾”或“挥”,(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61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9月版)。古汉语里“麾”有两种讲法:一为指挥作战用的旗子。名词动用,借指“指挥操练”。二为“挥”意,指挥、挥动。曹操《步战令》:“挥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可见,操练可不是闹着玩的。


  近来翻阅朱浩熙先生《西楚大观戏马台》一书,其文曰:“戏马台,确切地说,应该称为观戏马台。”他在前面又加了一个“观”字。只此一句,就确定了他的观点,他的读音。


  朱先生对历史过程研究得十分认真,尤其是他对戏马台的建筑时间,分析得很详细,他说,“……可见筑台戏马的时间,只能在定都彭城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项羽从起兵吴中到兵败自刎,仅仅在彭城过了三四个月太平日子。南山筑台戏马之日,也正是他一生最为得意之时。”可问题正出在这里,战争连绵不断,朱先生的文章也说“项羽戎马倥偬”。那就很难设想,项羽会这么潇洒,竟玩起了马上游戏。朱先生是研究戏马台的专家、学者,他的研究很可能是确凿的。项羽具有非常人所能具备的豁达,有忙里偷闲、军务繁忙中自寻其乐的嗜好,更有定都彭城后已经视天下为己物的盲目乐观思想,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项羽建台观赏部下搞点马戏什么的。但我心中总有点疑问,故而斗胆提出:“戏马台的目的和用途,是否能从古代汉字有多种读音的习惯上考虑一下。”盼请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徐州揽胜(六)
后一篇:徐州揽胜(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