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看一个是一个 |
The Ladykillers
2004
D: Joel Coen Ethan Coen
2004
D: Joel Coen Ethan Coen
一直是科恩兄弟的拥趸,最近的一部《老妇杀手》却直到现在才看。《老妇杀手》是科恩兄弟的第11部作品,也是兄弟俩第一次次联合署名导演,之前的10部片子,都是哥哥Joel挂名导演,弟弟Ethan当制片人。
《老妇杀手》是重拍片,老版本1955年完成,传奇人物Alec Guinness(见PS2)担纲主演,配角里有当时还没什么名气的Peter Sellers。以前看过旧版《老妇杀手》,Alec Guinness自然表现惊人,完全控制了气场,片子处理也很精巧圆熟,算得上英式黑色喜剧的一个范本(导演却是美国人)。
科恩的新版基本依循了原作的情节,人物设定做了不少调整,比如句句不离爱伦坡的教授、酷酷的日本“将军”、笃信基督的黑人大妈,这些不搭调的角色结合在一起,让这部结构基本守旧的片子显得荒诞错乱。另外,科恩一向喜好安插一些宗教、历史的隐喻,对外国观众来说基本都是无效信息,比如黑人大妈反复提到的鲍勃·琼斯大学(最后她打算把1800万赃款全捐到这里),其实是南卡莱罗纳著名的一所右翼教会大学,1970年以前从不接收黑人学生,直到2000年依然禁止不同肤色的情侣在校园约会。
科恩的片子都有明显的复古元素,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好莱坞的黑色电影年代,最近三部更是变本加厉,连演员的造型都非常五十年代。《老妇杀手》用的是汤姆·汉克斯,沿袭老派作风的大牌明星,汉克斯曾明确表态,没看过Guinness的版本,怕局限了自己的想象。汉克斯的表现保持了一贯水准,只是有时过于夸张,这主要是科恩整体风格要求的问题。
《老妇杀手》几乎是科恩评价最糟的作品,跟前一部《难耐的残酷》类似,兄弟俩再次陷进了把玩老好莱坞电影的小情趣里,故事不那么吸引人,风格捏合得也算不上巧妙,这种自说自话的片子基本只能如此了。另外,感觉科恩兄弟这种独立制片起家的导演不大适合同大明星合作,远不如那几个奇形怪状的御用演员来得亲切。比如,傻狠傻狠的John Goodman、贱嘻嘻的Steve Buscemi、神经质的John Turturro,还有Joel的老婆Frances McDormand,最近两部片子他们都没有参与,真是减分不少。
PS:
至此,科恩兄弟的11部片子全部看完,排序如下——
至此,科恩兄弟的11部片子全部看完,排序如下——
1、《米勒的十字路口》Miller's
Crossing 1990
风格上最不科恩的一部,却是最有黑色情怀的一部,Gabriel Byrne都快被拍成Humphrey Bogart了。原著来自Dashiell Hammett的小说《血腥收获》(Red Harvest),由此衍生出的电影还包括黑泽明的《用心棒》和瑟吉奥·莱昂尼的《为了几块钱》。
风格上最不科恩的一部,却是最有黑色情怀的一部,Gabriel Byrne都快被拍成Humphrey Bogart了。原著来自Dashiell Hammett的小说《血腥收获》(Red Harvest),由此衍生出的电影还包括黑泽明的《用心棒》和瑟吉奥·莱昂尼的《为了几块钱》。
2、《冰血暴》Fargo 1996
应该是最“科恩”的那部吧。
应该是最“科恩”的那部吧。
3、《抚养亚历桑纳》Raising
Arizona 1987
有趣、恶搞、卡通。
有趣、恶搞、卡通。
4、《大保龄谋杀案》The Big
Lebowski 1998
像Raymond Chandler致敬的作品,玩世不恭,线索繁多,思绪混乱。John Goodman、Steve Buscemi、John Turturro三大龙套的表现相当经典。另外,西班牙语版的《Hotel California》真是惊艳。
像Raymond Chandler致敬的作品,玩世不恭,线索繁多,思绪混乱。John Goodman、Steve Buscemi、John Turturro三大龙套的表现相当经典。另外,西班牙语版的《Hotel California》真是惊艳。
5、《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 2001
正牌黑色电影复辟,里头还有“小鸟”Scarlett Johansson。
正牌黑色电影复辟,里头还有“小鸟”Scarlett Johansson。
6、《老兄你在哪?》O Brother,
Where Art Thou? 2000
科恩版的荷马《奥德赛》,欢快的越狱片,如果对荷马或者美国历史感冒的话,这应该是更牛的作品。
科恩版的荷马《奥德赛》,欢快的越狱片,如果对荷马或者美国历史感冒的话,这应该是更牛的作品。
7、《影子大亨》The Hudsucker
Proxy 1994
中早期的大制作,显露出操作好莱坞正统模式的水准。
中早期的大制作,显露出操作好莱坞正统模式的水准。
8、《巴顿·芬克》Barton Fink
1991
成名大作,真的没看懂。
成名大作,真的没看懂。
9、《老妇杀手》The Ladykillers
2004
见上文。将军之死还是比较精彩的。
见上文。将军之死还是比较精彩的。
10、《血迷宫》Blood Simple.
1984
还是比较习作,紧张有余,趣味不足。
还是比较习作,紧张有余,趣味不足。
11、《难耐的残酷》Intolerable
Cruelty 2003
基本都忘了,好像还比较乐,可能还是因为Billy Bob Thornton最后也是个骗子。
基本都忘了,好像还比较乐,可能还是因为Billy Bob Thornton最后也是个骗子。
PS2:
Alec Guinness是个值得八卦一下的角色,传闻他是贵族的私生子,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长大后结识了劳伦斯·奥利弗跟大卫·里恩,成就出他在戏剧和电影界的地位。1957年,Guinness因为《桂河大桥》拿下奥斯卡影帝,尽管这个片子把他的名字拼成了Guiness,两年后他被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爵士。
当然,真正让Guinness成为大众层面明星的还是他晚年参与的《星球大战》,虽然他个人以接拍这部“愚蠢”的电影为耻,但欧比王的形象已经难以磨灭,以至让“前传”里的继任者Ewan McGregor诚惶诚恐,拼命模仿练习这位前辈的神情口音。
据说,当年正是在Guinness建议下,卢卡斯才修改了剧本,让欧比王在《新希望》里就死掉,而Guinness却没有告诉他自己的真正用意——“再也不用念那些可怕、血腥而且陈腐的台词了”。后来,Guinness承认,凡是星战Fans的来信他从来没有看过一封,全部直接扔掉。有一个超级Fans找到Guinness说自己看了《新希望》整整一百遍,Guinness点了点头,对他严肃地说:“答应我,你再也不会看这个玩意了。”当然,这个Fans的妈妈对此是相当感激。
后一篇:狂犬吠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