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研究报告
(2012-02-21 09:59: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科研 |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研究报告
主研人:曾仔述 成员:王保声 肖开明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由于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要想使学生获得有成效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课题研究针对的问题
我校有部分学生家长在外务工。这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这些学生从小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例如:四年级学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上新课前,学生不预习。教师上语文课时,请学生读课文,读得很不流利,课文中有学生不认识的字,不善于使用工具书,没有自学生字的习惯,就是班上成绩较好的学生,如:谢豪、王海平等学生读课文读得不流利,讲课时,叫他理解一些词语,不能正确理解。更不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
2、书写潦草不规范;如:四年级二班的罗宇洹、李航等学生书写很差,书写动作快,书写姿势不正确,书写的字不工整,教师批改作业还要猜他们的字,有一些字教师无法认。
3、喜欢做小动作,缺少认真倾听的习惯;如:四年级二班的曾文强,教师讲课时,他两只手放在桌子下面搞东西,有时给同学丢一个纸团,有时站起来看一看窗外。一节课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在认真听课。
4、课堂上不善于动脑,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缺少个性;如:四年级二班的李宝玉,教师讲课时,她听得很认真,教师讲了的知识,她懂了,提出的问题能回答。没有讲的知识,不能积极主动去思考,教师提问,她不能回答,做练习题时,讲了的题,全做对,没有讲的题错的多。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老师教学工作被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我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研究此课题对于教改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措施
为了使学生乐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采用了的措施有:
1.加强教师的“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理论积累。
首先组织课题研究成员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在课题组内树立让每一位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识,创造一种积极学习,善于积累经验的氛围,并将教学方法,引导方法做到资源共享,使每一位教师能做到引导有方,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学校制定相关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规范。
A、课堂内规范。任课教师在备好课、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上,一堂课内不少于3次提醒或教育学生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
B、课外辅导要有方。教师要养成勤表扬,多鼓励的习惯。表扬使学生产生自信,鼓励使孩子战胜胆怯。好习惯是夸出来的。
3.抛砖引玉,从细节做起,创设良好向上的研究氛围。
老师们把自己在平常实践中总结出的点滴经验记录并在组内交流。紧密结合学校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和学生活动,搞好课题研究;作到课题组织有序、运作规范、追求实效。
例如:树立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好习惯。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是怎样学习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都给戴上小红花,上光荣榜,促进其互相模仿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做作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拘,教师自己的板书就应该工工整整。
培养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刚入学时,为了培养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先讲后看书的办法。当学生初步适应了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能力时,可采取讲讲看看与引导学生自己看书的办法相结合。这些办法都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这样,不仅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辅之一定的勇气。教师平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这点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多动脑,让遇事好问“为什么”成为思维习惯。课后教师尽量抽点时间,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互相考问。
4、开展“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要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校联系卡,使家校沟通形成长效机制,共同促进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5、在实践中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经验。
三、已取得的效果
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督促、学生的自我管理下,现在养成了如下习惯:
1、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例如:四年级学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上新课前,学生要预习。教师上语文课时,请学生读课文,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读得很流利,课文中学生不认识的字,使用工具书,查字典,主动积极地掌握了生字,养成了自学生字的习惯,就是班上成绩较差的学生,如:张思亮,在读课文读得比较流利,课文中没有他不认识的字。讲课时,大多数学生能理解词语意思,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巩固所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抄写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书写规范,坐姿端正;本班大多数学生书写有进步。如:四年级二班的罗宇洹、李航等学生以前书写很差,书写姿势不正确,现在书写也工整了,姿势也正确了。
3、认真倾听的习惯;如:四年级二班的曾文强,以前,教师讲课时,他没有认真听讲,他不是用两只手放在桌子下面搞东西,就有给同学丢一个纸团,现在他学习积极主动一些了,教师提问后,他总是积极思考,对老师提的问题对答如流,有时还向老师提问题,养成了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的习惯。单元测试,成绩比较优异。
4、课堂上善于动脑,不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有自己个性;如:四年级二班的李宝玉,教师讲课时,她不仅听得很认真,还积极动脑筋,认真思考,经常向教师提出一些不寻常的问题。教师没有讲的知识,积极主动去思考,做练习题时,讲了的题,全做对,没有讲的题能做对一半。逐步养成了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发展了自己的个性。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知道: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2-2-17
前一篇:防灾避灾应急疏散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