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料未及又在情理之中
(2014-05-08 15:06:03)
					
											标签:
																				
                            杂谈 | 
					
始料未及又在情理之中
文/杨国明
 
中国房价十几年不断攀升,使人们的惯性思维逐渐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近三四年房价的飙升,简直就是打破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轨迹,更是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的价值观。在传统意识里,黄金是最具保值和增值的财产,然而房屋商品化以来,中国的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黄金真没有房屋增值快。
 
十几年来,尤其是近三四年,不仅中国的百姓搞不懂中国的房价怎么了,就连从事房地产开发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业内人士也不明白了。以至于,相当一部分有改善居住需求的人们放弃了购房的念想。地产商虽然弄不明白,但他们并不糊涂,他们清楚的意识到,房价这样的走势很危险,虽然他们嘴硬,但每每面对自己所开发的项目却如履薄冰。
 
果然从2013年底开始,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房价震荡下行,这让已经不再关注房价是涨还是跌的中国老百姓目光重新转回他们“爱你并不容易”的房价上来。以北京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为例,五一期间日均新增房源量与节前三天水平相比基本持平,客源量也并未出现明显回升,部分区域客源量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昔日风光无限的“日光盘”再难寻找,市场冷清成为北京楼市的主旋律。
 
2014年以来,各种机构分析显示,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相当冷淡,不少刚需客户表现出了较浓重的观望态度,反过来又加重了楼市交易的僵局。由于传统价值观已经被十几年房价起伏攀升,尤其是近三四年房价直线飙升的现实所打破,房价早已远远超出老百姓心理承受能力,购房者期待降价的心情强烈。过去十几年的情况表明,如果房价持续上涨,一部分购房者会毫无顾忌地“抢购”,唯恐房价不停上涨,迟了就更吃亏,而当房价出现下跌,楼市陷入观望,更多的购房者会期盼房价继续下降,这样循环往复的回合越多,越会加重降价深度的期待。
 
以北京为例,尽管目前房价已经出现了10%以上的下降,但多数购房者观望情绪依然浓重,认为房价未来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这正是导致楼市需求深度观望的主要原因。此外,自住型商品房陆续入市也对一二手房客源的入市心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部分刚需也因此被分流。今天北京的房地产市场现状,用“始料未及又在情理之中”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在当前,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尚未出现任何所谓利好信号的背景下,接下来的5、6月楼市出现明显回温的可能性很小,预计此轮市场的自发性调整还将持续下去,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会轻易止住,甚至不排除一直以来,房地产业内外谈及色变的更大幅度的调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