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谁给购房者把脉“抄底”时机
文/杨国明
谁给购房者把脉“抄底”时机?当下房地产市场“降”声一片,抄底声也不绝于耳,更有媒体爆料北京房价已降至两万元以内,似乎出手购房时机已经到来。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均是被资金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开发商和不负责任媒体发出的错误信号,真实的降价尚在酝酿中,离合理的价位还有很大距离。
房价果真下降了吗?回答是否定的,甚至有个别楼盘在明降暗升。所谓北京房价已降至两万以内,指的是六环周边,而六环周边真实的房价本不应该过万元。两万元与万元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据可靠消息披露,截至去年底,北京住宅施工总面积达7168.1万平米,按去年1035万平米的销量计算,需消化6.9年,可见开发商销售压力巨大,唯有降低房价刺激消费,开发商已别无选择。买房人沉住气,别被开发商和某些不负责任媒体“抄底”的错误信号所忽悠。
春节过后,中央政府发出的坚持限购限价政策不松动,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房价反弹的信号深得民心,也给刚需自住购房者吃了“定心丸”。16日,广东中山市针对“为限价令松绑”的质疑作出回应:住房限价由去年的每平方米5800元上调至6590元的举动仅是部门“试行措施”。一方面, 限购和限价措施还在继续,房产税政策尚未落地,房价仍在高位运行,“抄底”时机怎会到来,不仅北京楼市房价有很大下降空间,二三线城市不合理房价也会有大幅度下降,这已是大势所趋,不争的事实。
对于调控中最受关注的限购令,潘石屹曾有形象的比喻:“这是政府的休克疗法,如同麻醉药,先把市场麻醉,再来做手术。房价速冻后,政府大规模兴建保障房。等到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成,市场巨大的供应量将令房价失去上涨基础。未来出台房产税,最后一步取消限购令”。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真金白银的博弈中,会有一部分资质不高,实力不足的开发商将被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无论大小,嘴硬“不差钱”的,纯属是在与政府和民众博弈中“拉硬”的表现。统计数据显示,一月十大标杆房企的购地金额仅占销售金额的15%,创2007年以来的新低,资金紧张是购地意愿下降的主因。尤其是二三线城市,长期依赖以土地出让金收益,用于保障房建设的,用于教育投入的,用于农田水利的地方财政政策,势必将会重新评估和调整。
说到开发商降价老业主抗议,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但仔细分析便不难理解。凡是提出抗议的业主,绝大多数是投资客,而真正刚需业主,因为其购房定位是自住,房价是涨还是降与这些人无关。因此,中央调控政策可谓既扶植了刚需购房者,又打击了投资或投机客,此乃一举两得。必须强调的是,降房价是一种市场行为,开发商不会因为业主的所谓“维权”事件而停止优惠,降价也并非是正常的退房理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