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楼市冷热取决于开发商
文/杨国明
新年伊始,最热的话题仍旧是房价。当下,开发商是啥心态?分析不外乎三点:一想降价又不敢有大动作,少赚利润是小,引起前期业主不满,从而伤及更大利益是大;二不差钱死扛,期待政策松动,即当了婊子又立了牌坊;三被逼无奈,采取挤牙膏式降价,边降价边暗示购房者抄底,忽悠出几套算几套,极不情愿让利于购房者。
想降价又不敢有大动作,少赚利润是小,引起前期业主不满,从而伤及更大利益是大。这样瞻前顾后的开发商,不可能有准确的定价,从而只能被动地跟在市场后面走。开发商没有准确合理性的定价,进一步增加了购房者不信任感,观望情绪愈演愈烈,寒冷的楼市还会延续很长时间。
不差钱死扛,期待政策松动,即当了婊子又立了牌坊。只可惜,这回限购不松动,政府不给侥幸地产商“咸鱼翻身”的机会。以提高产品品质为噱头,拒绝降价,这样不厚道的地产商不在少数。造成一年来,降价雷声很大,实际上除个别区域外,降价幅度微乎其微的局面,甚至,出现个别楼盘明降暗升的事实。真实情况就是既没提高产品品质,也没降了价,甚至是偷工减料,大大降低了产品品质,造成投诉和纠纷事件频发。
被逼无奈,采取挤牙药膏式降价,边降价边暗示购房者抄底,忽悠出几套算几套,极不情愿让利于购房者。这样落后的营销模式,不仅阻碍了市场发展,也损害了购房者利益,与房地产调控大势背道而驰。更严重的是错误地低估了购房者智商,极大地损害了开发商自己的长远利益。诸如:网上拍卖,现场让利活动等苦肉计伎俩。
可以肯定地认为,2009、2010两年供地高峰期拿地的开发商,注定是没钱赚,甚至赔钱,微利或将成为常态。以北京市为例,2011年1-11月,北京全市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为2445.2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45.5%,开工量的加大意味着众多项目进入了开盘“倒计时”。
另一方面,2011年楼市供应与需求反差极其鲜明,成交清淡。一些新项目一再推迟上市时间,但拖至2012年,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已至高位,亟待销售回款缓解资金困境,将不得不冒着市场风险强行开盘,楼市一场大幅降价潮不可避免。
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继续下调超过30%的可能性很大,而二三线城市出现20%左右下跌的可能性也在情理之中。开发商没有好心态,楼市就没有转暖的那一天。楼市冷热完全取决于开发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