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小弟由硕士班毕业了,他也坚决的表示他不是念书的料不可能像我大弟一样攻读博士,所以他将远离校园迈向另一段旅程。爸妈对他的责任和义务似乎也到了一个段落,接下来全取决于他想要怎样的人生了。当然现在的我还没办法把他当成个成人来对待和看待,因为在我心中他永远都是我最亲爱的小弟弟,如今他将要走入社会去面对世俗和现实的一切,虽然有点心疼但希望他可以成为一个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好人。
仅以庄子的”逍遥游”期许他成为有理想却不流于为名利所困惑的人。
也祝福所有今年的毕业生鹏程万里。
以下为我在网上找到最好最易懂的逍遥游白话文的概念说明,看来应是教中国哲学的教授写的,让我不经想起之前我为了应付中哲考试而背了整个逍遥游的原文,当学生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毕业的学生们,也加油啦~!(祝福你们,學業猛進!)
<逍遥游>是庄子书中的第一篇文章,而「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的第一个重要观念
,就是对于人生哲学的问题,主张采取一个逍遥自适的生活态度。庄子之所以为庄子,就
在于他给世人的那种洒脱、放达、愉悦、自适的感觉,特别是当我们把庄子的这种形象对
比到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时,庄子这种追求逍遥的意境则更为鲜明。在庄子的那个时代,
一般的知识分子要不就汲汲营营地追逐功名利禄,要不就孜孜不倦地研究、宣扬他的理论
。而国家的领导者要不为了保卫国家而忧心,要不为了侵略别国而伤神,几乎所有自以为
有头脑有思想的人,都生活在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的束缚中。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
他们都认为自己所要追求的东西是全天下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于是都一往直前、义无反顾
地投入争逐的竞技场中,想让自己出人头地、头角峥嵘。因此他们对自己生活意义的满足
或失落也就都建立在这些事件的成功或失败上。当他们满足的时候,他们失去了追求更有
意义的价值的机会,当他们失落的时候,他们徘徊在根本不需要失意的情绪中,他们让自
己生命的精彩绞锁在世俗的烦忧中,毫无真正的快乐,也一点儿都不高明。
庄子不这么想,他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在于追求「与造化者同其逍遥」的境界,
也就是要像天地万物般地自然祥和、宁静自足,却丰富精彩、巧妙愉快的意境,而不是世
俗价值标准中的权、利、名、位、功、禄等。但是世人对于这种「与造化逍遥」的意境并
无体会,因为他们根本已经以世俗价值的追求为目标了,同时也已经满足于他们所获得的
成果了。所以庄子为了要打破人类的这种自满心态,便借着<逍遥游>这篇文章,编织许
多超越人类知识上所能想象的自然环境及生活意境,引导世人产生对生活在更高境界之中
的向往之心。同时,说出人类因知识上的限制,才会自限于小知之境而不自觉。总之,<
逍遥游>文中,庄子的写作目标,就是要:「打开人类的心胸」、「丰富人类的认识」,
以便产生「对于更高明的生活境界的向往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