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思考
(2024-10-21 23:13:25)
标签:
创新标准 |
分类: 孩子的教育 |
今晚早一点,有点点时间,坐下来再写点文字。
先设想一个场景,当你辛苦两三个月,家里的花园种上“台湾草”,忽然有一天发现经常拔除杂草的草地,又冒出好多杂草时,你心情怎么样?
如果这时候,家里的宝贝来个神补刀:“我的试验成功了(欢天喜地状),前几天我从外面路边弄了点草籽扔到草地上,长出来的草真的和外面路边的草一样,草籽真的能长出草来。”
此刻,你的心情该是喜悦还是愤怒?或许是无可奈何?估计,不同的人一定又不同的心情,这和教育理念有密切相关,但没有对错!
上面这个场景,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孩子,就是我的娃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当时听到她这话的时候,说实话,我没有愤怒,而是极为欣慰!我的娃,小学二年级,她就会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想法,虽然这个草地可能会因为她这个实验而毁,但那也是钱的事情,重新费钱费时间弄就是了。而孩子敢于不断探索未知世界、懂得用实验来验证想法,这种思维和处事风格,不是一般的金钱就能买到的。
上周一看到一张试卷(见附图),我能理解老师为什么判其错误,但不认可试卷的“判错”。
理解是因为可能课本(课堂)有讲过比较的标准,如果按“那个”标准答案,无疑是错误的。
不认可是我们的教育方法,要求整齐划一,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假如真的要按你的标准去判断,那你倒是把题目出得严谨啊。
这样的标准,假以时日,学生的创造力就可以说不复存在。
记得我家娃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说过经典的话语:“同学当然可以不用背老师给的答案,可以自己写;但如果按老师给的‘中心思想’背诵,就不用自己想了,还可以考个高一点的分数。”
不能说所有基础教育的老师都这样,但谁敢说有这样的“标准”的老师是少数的?别忘了,每个老师头上都悬着KPI这把利刃。
这些年,天朝一直在提创新,也看过很多分析:说国人并不笨,为何诺奖总是与我大天朝无缘,这肯定是有人在操纵,看不得我们强。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看出我们的创造力、创新力被扼杀于摇篮之中,就算看出,又有多少“行内人”敢高呼、敢呐喊?!
写了这么多,说实话,我也看到更多的有识之士,虽然没有明说,但正用不同的方式,去影响朋友、“改变”周边,正如曾经说过的,能改变一个算一个,积沙成塔。
我不是教育工作者,甚至和教育沾边都算不上,但经常会思考一些教育的问题,正如这一篇文字,但我有小小的忧虑,我的能力并不强,这样的思考和记录,合适吗?
正因如此,这篇文字跨越了几天,终于在今晚而成,在想这篇文字的题目时,也就顺理成章地得到了“不务正业的思考”这几个字。
晚上锻炼,流汗而舒爽,文字糟蹋至此,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