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悦读计划】第三天:停止惩罚孩子吧?
(2016-09-17 04:38:38)分类: 豆米随笔 |
(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认真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精读+讨论+心得,有想一起读又有重视教育的朋友一起学习)
阅读书目:正面管教第一章
阅读方法:精读
阅读心得:惩罚是否真的有效?
教育里,一人孩子早上迟到了,老师让他站在门口十分钟;
某位同学上课说小话,开小差,罚站一节课;
家庭作业没有效,当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并罚扫地一周。
目光再回来家庭,
看电视超时了,接下来一周不有允许电视;
两个孩子抢某个玩具,爸爸盛怒之下狂吼了一通,然后把玩具给丢到垃圾桶;
刚刚出门见人没有打招呼了,批评孩子没有礼貌;
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往往惩罚会带来立杆见影的效果,我们都会内心怯喜,看看,这惩罚手段还真有效,以后可以经常使用,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守规矩,越来越好。
但是我们很少会去考虑,在惩罚孩子的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这样的惩罚带来的后果到底是什么。受惩罚之后孩子是怎么想的呢?
1:愤恨:这不公平,我不再相信大人
2: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接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孩子们通常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做出的决定,然而,他们未来的行为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有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并会一直“坏”下去,有的孩子则会变成一个讨好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以此来求得他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的爱。
在长期的教育中,咱们中国的父母早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所以我们就选择严厉管教孩子。
惩罚通常会立即制止不良行为,是孩子丧失自为我代价的屈从,惩罚教育带给孩子的是暴力,偷偷摸摸,不自尊,无助于孩子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
我们经常会以控制和惩罚的手段“赢了”孩子,却很难在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下“赢得”孩子。
“赢子”孩子,孩子是失败者,失败会导致反叛与盲目顺从,,“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好吧,即然惩罚会带来不好的感受,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给孩子自尊,
于是,我们把各种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等等方式全都用上,幼儿园里,孩子们额头上贴着小红花,那小表情一定是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我是最棒的”,明天为了得到更多的小红花,我一定要表现得更好。
孩子们会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别人的认同和评价,他们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变成一个讨好者,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和内省,这样培养了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昨天,你可能觉得自己很伟大,然后犯了一个错误,或者听对了批评的声音,于是开始自责并否定自己,所有的自尊都烟消云散了,(很多成年人都这样,包括我自己,现在终于找到原因了。)
最后,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别人的赞扬和观点,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大好的学习机会,当问题出现时,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
只有赢得孩子,才能赢造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氛围。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的感受,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否对?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的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觉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地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