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K最近很不开心,来武汉一个星期了,很少看到他笑,一个才16岁的少年,会有多少烦心的事儿呢?
16岁,他本应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学习,16岁,他的脸上应该充满阳光,16岁,他对未来应该充满信心,可惜一切都没有看到,现在的他满脸忧郁,成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对未来更是一片茫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小K从小就体弱多病,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他绝对是上天赐给的宝贝,虽然家庭条件谈不上小康,但也是衣食无忧,所以,小K从小就没受过什么苦,毫不疑问,他的父母是爱他的。
昨天,小K跟妈妈通电话时,又在电话里吵了起来,小K已经没有办法和妈妈平心气和地沟通了,通完话后,豆米和小K进行了沟通。
小K说:“我很想念家里人,身边的朋友,还有那个某某某(小K的女朋友),唯独不想的是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会离家出走吗?因为这个家里没有温暖,我在家里从来没有开心过,只有在外面跟我的那些哥们在一起时最开心,他们差不多都跟我一样对自己的家很灰心,有时候甚至很怕回家。。。”
豆米:“为什么呢?你觉得妈妈不爱你吗?(小K爸爸在深圳做事)
小K:“我知道他爱我,但是我受不了他,在她的眼里,在我家所有人的眼里,我就是一个很没用的人,他们从来不了解了,妈妈每天只要见到我,就会一直不停地唠叨。而且每一句话都很伤人。。”
豆米:“其实你很明白,妈妈对你的感觉是恨铁不成钢,那你有没有想过,自己错在哪里,有没有想去改变自己。。。”
小K:“我知道我已经变坏了,有些事情也做很过份,有一段时间很想改变。但是得不到肯定,就放弃了。。。”
豆米:“谁说你很坏,其实在小姨和叔叔的眼里,你是个很善良很讲义气也很聪明的孩子,你只是对读书没有兴趣,如果现在让你重返校园,估计你也是读不进去了,没有知识以后的路会很难走,但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咱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味的专业。去学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大家不是认为咱没有用吗?咱就得去证明给他们看,他们都看错你了”
小K在多数人的眼里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少年,他身上有很多的毛病,但是他绝对不是坏孩子,他能够分辫事非,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他也很讲义气,知道自己的兄弟出事了,着急着要马上回去看他。
再来说一下豆米的姐姐,无可否认。姐姐是很爱小K的,当豆米在电话里告诉她说小K在这里很乖,很懂事的时候,可以听得到姐姐发自内心的欢笑,但是有一点,她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方式去爱他,或者说是知道怎么去爱而又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脾气。豆米曾多次告诉她,对小K要有耐心,不要老是去指责他,要多表扬多鼓励。但是每当她看到小K不听话的时候,她又会忍不住去唠叨。有时甚至会动手打他。其实已经打骂过很多次了。如果打骂真的有用,小K也不会离她的期望越来越远。。
豆米特地写这篇博,就是要让姐姐看到。让她明白,爱孩子一定要尊重孩子,千万不要吝于赞美和肯定。也希望小K能看到这篇博,小姨要跟你说:“就算全世界都不理解支持你,小姨和叔叔都永远站在你的身后支持你,我们会尽自己所有的力量来帮助你,帮助你妈妈改变自己,小姨希望你尽快走出这段阴暗的日子。做回从前的阳光少年。”
附上一篇曾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文章,送给姐姐和天下所有的母亲,同样也送给自己。
(有这样一位母亲)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单亲家庭,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上小学的男孩过着平凡而清贫的生活,孩子在小学念书,母亲是一家惨淡经营的国企普通工人。白天孩子带着沉重的书包和简单的午餐去学校,母亲则赶往工厂开始一天繁重而单调的工作,到晚上,母亲做着从一家制衣店领来的零活,孩子则在灯下做着每天的功课。象所有家长一样,我们的女主人公怀着一颗望子成龙的心,盼望着自己的孩子真的能像“龙”一样飞起来,为他英年早逝的父亲也为苦扒苦曳的自己争一口气。然而,令她失望的是孩子的成绩却连普通都算不上,每次考试结束开家长座谈会都是她对爱子所有期望的粉碎机,老师那严肃而冷淡的语气总象秋天的第一阵寒风一样把她所有的自尊扫落:“你的孩子成绩非常不好,他甚至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掌握不了!”“他是不是智商有些问题?我们建议你带他去查一查。”......年轻的母亲近乎绝望地从学校出来恍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想着自己早逝的丈夫、想着自己辛苦的生活、想着老师那冰一样冷的话语和其他家长投来的或怜悯或轻视的目光,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到家了,她站在屋外收拾了一下心情擦了擦眼睛推开房门,先她回家的儿子紧张地站了起来,涨红着小脸用眼角偷窥着母亲的表情……望着孩子那局促的神情和由于用力搅着衣角而指节发白的小手,一种异样的连自己也说不上的心情涌上来,她那本待喷发的怒火突然冷却下来,举起的手掌只是轻轻抚摸了下儿子柔软的头发:“饿了吧,考完试了,妈给你做点好吃的补补脑子……”儿子愕然地望着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这个没想到的局面,半天才懦懦地问:“妈妈,老师跟您怎么说的……?”“啊,是这样”她微笑着“老师说了,宝宝这次有进步了,从去年的60名上升到了56名,可不简单呐,只要继续努力肯定能成优等生!”“真的?!”“当然了!”本是顺口一句安慰,但当她注视着儿子眼睛的时候却发现那里面出现了一抹少有的光彩——信心。她庆幸自己的选择。
冬归夏至,雨收雪来,日子紧张平凡地过着,儿子比以前更沉默了,更多的是灯下的苦读和举箸的冥思……又考试了,孩子六年级马上要升中学了。年轻的母亲带着过关的心情又去参加家长座谈会,坐在那里她安慰自己“只要孩子知道努力就行了,成绩次要……”本来做好心里准备听到儿子的名字又要作反面教材的,可这次一直到结束也没有听到,她反倒不安了,忙跑去问,老师礼貌而温和的说“你儿子这次摸底测试考了25名,报重点有些困难,普通中学应该没问题......”天呐,年轻的母亲忍着泪水走出校门——孩子真的有进步了!“孩子,老师说了,你这次考的很好只要再努把力肯定能考重点!”她对儿子如是说,儿子在妈**鼓励下艰难的考上了重点中学。
今天是大学发榜的时候,儿子一早就去学校了,母亲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在家里——她本来劝孩子报考一所普通大学的,可倔强的儿子一定要报一所全国知名的学校——儿子回来了,低着头沉默地走到不再年轻的母亲面前。“孩子,没关系,咱们明年再考……”母亲勉强地笑笑看着儿子沉默的脸,儿子拉起母亲粗糙的手放在自己脸上慢慢跪在母亲面前,“孩子,别这样,妈不怪你,明年……”“妈妈”儿子轻轻抱住母亲的腿,泪水浸湿母亲的衣角“您的儿子已经被录取了,我现在已经是您期望的名牌大学的学生了……”
泪水再也不受束缚地涌出,浸湿了相拥而涕的母子的衣衫“妈妈,其实我一直都明白,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您一直都在安慰我鼓励我,我都明白,妈妈,在别人都嘲笑我讽刺我的时候只有您鼓励我,只有您懂得欣赏我……”母亲望着儿子充满自信的目光欣慰地笑了。
故事到这里,我要说的也就是这位可敬的母亲那良苦的用心——如果这位母亲当初选择的是痛打倘或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长篇大论的说教(姑且就算一个上小学的孩子能听懂那些说教吧),我不敢说这个孩子肯定不能成才,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这一生将无法获得那份宝贵的自信而生活在一个阴影里。
现代的教育理念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故事里的那位可敬的母亲也许不懂什么教育理念,但她懂得一个起码的道理就是“理解”。孩子的视野跟大人是不同的,他们的新奇发现和苦心“钻研”常会被认为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多少推动人类社会进程的伟大发明,在开始时都被认为是幼稚甚至是可笑的。何况,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都在不断提高,往往孩子会被忽视,可他们表现欲是不会被压制的,如果在他们试图表现自己时闯了祸,无论如何请您高抬贵手不要用武力去压制,他们希望得到您的重视和赞许。记得看过一本书,一个美丽的女孩嫁给了一个英俊的青年,两个人的爱情结晶是个很漂亮的男孩。一天,孩子在雪白的墙壁上挥笔泼墨了他人生第一幅美术作品,母亲看到后第一个举动就是个响亮的巴掌,孩子的哭声惊动了父亲。父亲了解情况后把儿子抱过来安慰着“啊,儿子会画画了,让我们来看看孩子画得满不错的,只是你把它画在墙上怎么让别人来看?如果你把它画在纸上就可以拿去向所有人展示了。”儿子受到鼓励和启发后兴奋地去找纸了。父亲对孩子的母亲说:“孩子并不知道墙上不能绘画,而你不对他说错在哪里,打了不也白打吗?何况你这一巴掌很可能让他从此不再敢画画了,值得吗?”
教育方法的不同就可能造就孩子一生的不同,多一句表扬可能就为您造就一个自信成功的孩子。别再吝惜您的赞许和鼓励了,只要看到孩子有一点进步,请您伸出右手的拇指向您的孩子说一声“孩子,你真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