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状元媒》以及京剧的介绍

(2006-06-04 21:34:29)

京剧《状元媒》以及京剧的介绍京剧《状元媒》以及京剧的介绍   

    京剧《状元媒》:故事内容是宋王携柴郡主边关射猎,中辽将巴若里埋伏,郡主被掳,杨令公之子六郎延昭赶到,救回郡主。宋王误认为救驾小将是后来赶到的付丁奎,于是便以郡主相许。柴郡主闻讯万分焦虑,幸有八贤王赵德芳和新科状元吕蒙正从中周旋,有情人终成眷属。

    现在人已经没有了古人的那份痴心和感天动地的真爱了。

    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严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