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车”的“修”是“修行”的“修”——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有感

(2022-03-11 09:26:19)
标签:

原创

机车

摩托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分类: 随笔撕拷(原创)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反应,啥?少林寺汽修班?翻开书,这是一本游记?读下去,这是亲子教育、与友人相处的方式?继续读,去拆解一辆摩托车、去洞察世界。再往下读,去思考,又往下读,……,一直到读不懂。

读不懂就对了,毕竟这部书的上架建议是哲学,尽管这部书在哲学类书籍里算读起来不累的,可是当几位上古神兽哲学家出场,我多次想放弃,还好坚持读完了。

尽管读到最后,我还是没有明白,“我”是不是活着的斐德洛;斐德洛是不是过去的“我”;还是分裂的“我”,与“我”平行、却又不可控,对,就是那个鬼魂。 又或者,就是单纯的“我就是斐德洛,斐德洛就是我”——原文如是。

与克里斯不同,我从来没有问过我父亲我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知道,我现在根本没有活成他们希望的样子,让他们失望,也无能为力。

摩旅路上的天气变化,就如克里斯的小脾气,在可控和失控的边缘徘徊。而我自己,连自己的情绪都难控制,我很难想象,在将来的育儿过程中,怎么去和孩子相处、去控制他的情绪和我的情绪。

登山的过程也是一个遇到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为了找到方法,去做思辨,去总结。作者正是从一个个小细节去发现问题,一阵风、一个丘壑、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

当读到修车店的小伙子,为什么修的车不好的时候,我很有感触,因为这个例子就发生在身边:

去年秋天,一个朋友从昆明骑车去大理,一辆刚买4个月,不到4千公里的新车,行驶过程中突然断油,右侧排气管烧的通红,在大理勉强找了个修理店,几乎全车都拆散了,似乎也没找到问题,一番折腾之后,朋友骑着这辆修过、但是没修好的摩托车返程了,又坏在半道上,叫了拖车,送到4S店,诊断为高压包的线烧断了。

也许是出于职业病,关于修车的小伙子这个章节我反思了很多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很多工作失误是因为分神导致的,可能是因为想着下班以后的约会,也可能是因为工作本身突发的多项任务导致自己不能集中精力去解决一个问题。而最后,需要客户来为你买单。

这篇读后感我主要聊聊自己的想法,尽量少谈哲学,因为我不配,我也不会。

作者的博学不止哲学,当读到道德经那段时,我就想问:“良质”会不会就是中国人追寻的“法”或者“道”。巧合的是,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紧接着读了《空谷幽兰》(【美】比尔•波特),突然发现,这本书似乎解释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的一些问题。比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对“无”一通解释之后还是没有闭口,但是《空谷幽兰》里说了从“无”来、回归“无”。还有其他例子,不赘述了,回到禅与摩托车来。

能不能看做寻找“良质”便是一场修行。而说到修行,却也是一件与骑摩托很像的事儿:

首先,修行要求集中精力,骑车也是,这台两百多公斤的铁兽,你得集中精力去驾驭,才能让自己安全。

然后,学习独处,修行者为什么选择去深山隐居,为什么要与世隔绝,就是求一处心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头盔吧,毕竟当戴上头盔那一刻,这个操蛋的世界与我无关。

最后,隐者都追求“大隐隐于市”,摩托车也如此,虽然作为成年人的大玩具,我们会兴奋、会躁动,骑上车去跑山、绕水、旅行,可是,终归,它会回归到一个交通工具,我回归到一个俗人,通勤、买菜、生活。

随着现代车电控件的配置增加、售后服务的提升等因素,我们可能很少有机会再去自己修一辆摩托车,但是摩托车除了带来一些乐趣,也教会了我思考,去修心、修行。

合上书,一通胡乱的思考,窗外马路上传来了摩托车的引擎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