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被动投资财经股票价值投资理财基金 |
分类: 孔浩作品 |
近日,惠理集团发布中期盈利预警,上半年纯利大跌96%,仅仅只有330万港元,公司回应业绩下滑因受A股市场影响。
笔者身边的不少价值实践者,也都非常钦佩谢清海的投资逻辑以及投资理念,谢清海的历史回报率极其高,从1993年开始至今,资产规模从几百万增长到如今的近90亿美金,更以投资中小股票风格著称,被誉为东方巴菲特一点也不为过。因此不少价值实践者的好友,不少都持有惠理集团的股票,而如今几年过去,惠理集团股价仍然徘徊在4港币附近,这与业绩的大幅波动有关,去年整体盈利3.76亿港币,同增达125%,而当下2013年半年报却大幅降低至96%。值得深思。
笔者想起了前几个月的欧洲股神安东尼波顿,当初媒体报道也是欧洲股神折戟香港中资股而选择了退休,详悉可见笔者文章:《欧洲股神落败中国给投资者的启示》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72f280102e5s7.html?tj=1。
而这一切思考的背后,看到不少媒体写出大的标题:“东方巴菲特”谢清海折戟A股,因重仓万科中石油长安汽车”,很多投资者都知道,谢清海团队每年调研非常频繁,达到2000次/年的频率,又历史以来以中小盘投资风格著称,这一点去看颇具彼得林奇的风格,但这一次,惠理集团旗下的基金,这次折戟的原因公司归结为投资A股,而A股上却选择了中国石油,万科,长安汽车这类的大蓝筹?这是为何?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安东尼波顿当初为何选择不退休要做富达中国基金?一向以投资中小盘风格的惠理集团下的基金为何投资了A股蓝筹?而思考这些背后,我们会发现,欧洲股神与亚洲股神的折戟本质上更是反映了A股的低迷下的机会,其的失利越多就越反映A股的价值,反映了A股蓝筹股的低估。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必须思考他们真正投资逻辑的背后,而不是嘲笑欧洲股神,或者东方巴菲特在中国股市碰一鼻子灰。
综上:笔者的态度:无论是安东尼波顿也好,谢清海也好,作为欧洲投资者与亚洲投资者的一个经典典范,他们投资中国投资A股尽管导致了当前的损失,但事实上并未折戟,因为投资比的不是百米赛跑,长期更是一场马拉松。如果一定要说他们股神走下神坛,这事实的背后只是更反映了A股当下的低迷,当下的长期机会。股市不就是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当下的A股,很明显属于后一条—别人恐惧我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