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风险成就高收益是一个神话

(2013-07-29 07:42:24)
标签:

被动投资

财经

股票

价值投资

理财基金

分类: 孔浩作品

      低风险成就高收益是一个神话

                作者:孔浩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投资圈内朋友一文《David自由之路:低风险投资带来高收益》,笔者读完,整体写得很是不错,对于大部分散户事实上这种模式更显得安全理性而持续,但细看文章标题《低风险投资带来高收益》,笔者又很担心,这可能给一些投资者带来很大的误会,投资是如何认清风险与收益相关性的辩析的思维,发现价值与价格的扭曲程度的思维,不同的投资思维基本都在于能力圈的认知的差异。因此,高风险的权益类资产对于能认清看明白的投资者恰恰是低风险,而看似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例如:超日债)对于盲从投机者也可能极高的风险:低风险本质上长期很难做到高收益,一直执着于固定收益类的投资者长远几十年去看不可能获得高于权益类资产,除非有特定的背景与历史(导致存在巨大的套利机会:封闭式基金,B股,创新分级A类),而思考低风险的背后本质一样也基于能力圈的认知范围。

看到此朋友2005年以来历史复合增长达到30.89%,确实是做到了高收益,怎么做到的呢?---主要策略是2005-2007年大幅折价的封闭式基金伴随牛市的机会大赚五倍,其余就是一些其它局部更小的机会,例如:2012年银华鑫利低折导致银华金利的套利机会,当前可转债品种(例如:中行转债,工行民生转债等,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的配置,再衍生开来,还有类似货币基金,债券,回购,创新分级基金A类套利,新股IPO打新等等机会。而这些综合起来,是偏低风险的理财方式,但长远仅仅依靠这个很难做到高收益,不可持续。拿历史上最为人热衷的新股申购套利来说,世界上大多成熟市场并无此机会,而A股特定的环境产生因此长远难以持续。要说封闭式基金(三条腿:折价,分红,净增)只是相对于开放式基金的优势,本身也属于高风险的权益类资产,其存在已经过了特定(2005 -2007A股历史最大牛市)的A股时代下的背景。笔者在2010年之后就退出了封闭式基金的战略选择,而专注于B股的战略选择,而2013年由B股战略性选择而选择当前A股的重大机会,详细逻辑可见笔者文章《从B股封基的盛宴中冲向A股的战壕》:点击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72f280102e5t0.html,说明了不同的投资战略选择的背景的情况。

投资,多思考,需要一切讲逻辑与事实的理性思维。历史上很多的成功并不完全可以模仿,仅仅只可参考思考背后的逻辑,但现在的逻辑不等于过去的逻辑,时代的变迁往往早已事过境迁。记得去年银河基金研究中心的胡立峰老师言及封闭式基金2005年至今整体涨幅达8倍,以此认为封闭式基金未来的可能性将如何,笔者只能说只是相对于开放式基金更安全更富有性价比的优势,但曾经的辉煌注定离去,2014年一批封闭式基金落寞,剩下最多的一部分也将2017年落幕。

投资,若仅仅以大产品形式去看,紧紧依靠低风险的方式长远要做到高收益是一个不可能事件,上面朋友的成功含有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的因素,不可模范长期成就高收益,但这样的思维理性可以做到最合理的风险控制获得对应合适的回报(例如:持有中行转债明显比持有正股更好的风险收益比)。低风险资产不能长远做到高收益的逻辑很简单:---我不认为长期持有债券指数能跑赢权益类指数。

综合:低风险做到高收益更多是神话,真正的长远投资角度,只有优秀的权益类资产长远能铸就高收益。低风险只可能获得更为稳定持续的合理回报,若低风险做到高收益往往更多是特定背景下的机会,难以长期稳定持续,投资者对此应理性看待。

                        孔浩  陆家嘴  2013.07.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