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分级未能成为分级基金主流的原因!
(2013-03-21 07:09:51)
标签:
多空分级分级基金杠杆etf杠杆基金中证指数 |
分类: 孔浩作品 |
沪深300分级未能成为分级基金主流的原因!
分级基金自2007年发展以来,至今已近6年。在2009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状态,而到2012年发行数量上攀至顶峰,但慢慢也出现规模上的瓶颈,大部分传统分级基金开始出现流动性障碍。市场跟踪标的指数去看,现在基本覆盖了各类大中小盘指数(沪深300,深100,中小板,创业板等等),基金公司出于差异性的选择跟踪标的也已有行业指数(消费,商品资源,房地产等),乃至相对特色的ETF(央视财经50)。从整个传统分级基金发展历程去看,有一个现象是,目前市场规模最大的沪深300指数,却至今没能在分级基金发展史上成为主流?下面我列举一些原因,希望持不同观点的朋友补充,或批评指正。
(一):先发优势。分级基金的发展历程去看,先发优势明显。某一类产品首发之后,后面模仿或者类似的产品,基本达不到首发的规模。原因主要是稀缺性的降低,已经有的产品,再发相同或类似的产品不具备优势了,再者之前的产品越具有流动性越具有优势,持有人选择传统权益B产品具有流动性的要求日益明显。
(二):制度设计。先天性的制度设计的差异也导致一些分级基金规模肯定做不大。比如申万菱信深成分级与银华等权90分级(等权90是界定在沪深300与深成之间的指数,与沪深300高度相关性)的比较,无下折申万进取让其避免了低折后规模降低的风险,而银华等权90分级低折后,规模持续降低。像无上折的分级基金,目前市场永续分级里有3个,如此不修改合同,大概率未来规模更难以做大。
(三):市场环境。2009年上半年创上证6124下跌以来反弹至3478后,市场至今是震荡下跌或盘整,这个阶段正是传统分级基金发展的持续高峰阶段,2009年之前大多又是封闭式的。我们看到目前规模尚可的双喜B,银行锐进,申万进取等,都是在2010年年中至2011年年中这个阶段,基本都界定在大盘2800点为中轴上,跌至目前低位,未低折,导致了价格与净值杠杆的加大,这样的市场环境,正好让这几个分级基金规模与流动性优势保持到现在,而后发的类似产品或不同产品,杠杆上不具备优势又受制于分级基金指引的限制,自然无法与先发产品更有优势。原规模不错的银行鑫利不幸触发低折之后就失去了杠杆优势,信诚500B就幸好1950点反弹未触发。而分级基金现在衍生到多空分级,杠杆ETF等其它衍生品,就算后市大幅上涨,后发的产品具有价格杠杆优势,也面临其它衍生品的替代性的问题。总结就是传统权益分级的未来发展趋势,除非制度上创新,否则可能难以为继。
(四):偶发因素。在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年中,恰好在指数偏高位时候。这个阶段,沪深300为母基金的分级上市成为空挡。后面虽然发行了若干母基金为沪深300的,例如,信诚300分级(上市于2012年年初),浙商300分级(上市于2012年年中),华安300分级(上市于2012年年中),当然包括跟踪其它各类指数的分级基金,但都已经没有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