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想法与记忆......Hale Kun
上证指数回到十年前,看了高善文所述文章对此感想,论述比较客观。当然,对于投资缺少经验或者投资能力不足的投资者,可能会感到悲观,我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悲观本身而悲伤,有句话形容得好,悲观是悲观者的墓志铭,乐观是乐观者的通信证。对于人类贪婪与恐惧的天性,在极端行情下越表现淡然,就越加理解。很多时候,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做自己认为理念正确的事情,专注并做好准备即可。当然,黑天鹅人生难免会碰到,在《黑天鹅》一书中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是在危机中做好准备,并始终保持危中有机的心态。能够上升到这种认识,投资就应该显得更加的从容。一位投资界的朋友说到:人生理想简单三块:读书,走路,写字。多阅读,走路到处看看旅行,写写感想记下岁月的痕迹。确实,这就是投资与生活的简单爱。
想谈谈专注这个词,因为在生活与投资中,越来越发掘这个词等同于一种成功,一种对社会规律的洞察力,一家公司混业经营过度,往往最后一起坏死。对于价值投资的专注,经营护城河,诚信,公司治理,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这些的思考,近年更加的强化。偶然想起高中语文老师,其语:人其实一辈子,坚持一件事情,足可以变成该行业的专家。不仅仅生活,情感,投资,自己敢兴趣的事物,保持专注的秉性去学习丰富生命,可足见人生的价值。
近期总是思索逻辑的起源,生活中的现象是否具备逻辑,很大程度是关于索罗斯《金融炼金术》反身性的理解,如《易经》的核心,万物之间互相联系。大部分思想都具有前提假设,很多社会学的东西,为什么不如自然科学更具有说服力,哲学角度思考是B假设A之后如何,往往忽略了A其实包含B,A包含B的关系,从而导致逻辑混乱不清,难以有力阐述事物的相关性。《易经》的图像是两条收尾相接地木鱼要形象的表示,本质上,或许也是两个一黑一白的点的重合。社会中,相当多的因果关系更多只是人们情绪下逻辑的强加罢了,并不具有科学性,这点意识在强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