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中国,慈善不是简单的事--安邦咨询评论!

(2010-09-06 21:48:48)
标签:

善念

慈善事业

慈善家

社会地位

巴菲特

中国

文化

分类: 人文

在中国,慈善不是简单的事
   今年8月4日,两位世界顶级富翁沃伦•巴菲特与比尔•盖茨宣布,已成功劝说40名美国亿万富翁公开承诺捐赠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9月底,盖茨与巴菲特将来到中国,与50位中国富豪共赴一场“慈善晚宴”。中国媒体对这场慈善“夜宴”的提前轰炸,不仅替盖茨和巴菲特做足了广告,而且给中国富豪们整体上施加了“压力”,不少中国富豪开始担心,这是否会变成“劝捐”晚宴?甚至国内的有关机构也会问:美国的富豪怎么会“劝”中国的富豪捐款?
中国舆论的报道和造成的压力,已被盖茨和巴菲特注意到。9月2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项目区主任叶雷专门解释,“盖茨和巴菲特最初的本意只是在他们访华办理其他事务期间,组织一次与慈善事业相关的聚会,并没有打算要说服中国富人进行慈善捐款,更不会像在美国那样,动员富人进行财富捐赠承诺。”
    慈善在美国可能是一件简单的事——基本只需要财富持有者愿意,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而且还能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得到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但在中国则要复杂得多,慈善不仅首先要个人愿意,而且还要考虑政府的意愿,以及社会环境和公众态度。
在中国,慈善事业并未完全放开。首先要记住的一点是,如果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慈善才会更加顺利,因此选择与政府合作是一种现实的做法。与国外慈善机构采取非政府组织注册制、可普遍申请不同,在中国要设立个人慈善机构,须先由民政部门进行审批,获得许可之后再到登记机关民间组织管理局办理登记手续。即使是个人发起成立的慈善基金,最好也归到政府旗下的慈善基金体系,在政府基金的“领导”之下来从事慈善活动。这与国外家族式的信托基金管理其慈善事业大不相同。
    中国还缺乏鼓励慈善的各种制度。在许多发达国家,捐款于慈善都能获得税收减免,这样的制度设计使慈善家既能得名,又能得利,结果是将很多社会资源导向慈善领域,并且留下了很多极富价值的社会珠宝。比如美国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就是洛克菲勒捐建的。美国许多优秀的大学,大部分都离不开校友们的慈善捐建。但中国现还没有遗产税,而中国捐款不能获得税收减免,这使得中国的富豪更愿意把财产留给后代。
    中国的慈善家并不能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应该承认,慈善迄今还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一,中国社会对于富人们如何获得财富、如何分配财富,还有着较为普遍的对立看法和心态,既有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崇拜,又普遍持有“为富不仁”的歧见。再加上国内一部分人的财富来自权力和腐败,社会公众对之的看法就更为敌视。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中国的慈善家很难获得来自社会的普遍认同,也缺乏相应的社会地位,更无法成为富人们追求的社会价值观。
尽管慈善的主观动机有差别,但究其根源,慈善是一种“利他”的行为。而一个有利于慈善的好的制度设计,不仅应该有助于激发人的善念,还能以制度来保护这些善念,引导拥有财富的人更加“向善”,并以制度来监督慈善行业。人不是圣贤,热心慈善事业也是有所求的,而慈善既能满足避税目的、又能提升公众形象,同时还能满足宗教需求,而好的制度和社会应该能满足慈善捐赠者的这些需求。
    在今年为玉树地震的捐赠晚会上,赵本山在捐款之后讲了几句话,大意是:面对地震,政府和军队冲在前面,我们后方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捐这些款让我们觉得很安全。如何理解捐款给富人们带来的“安全”感?在我们看来,这种心态在国内很有代表性。随着中国富人的增多,慈善应该更多地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地位的象征,让更多的富人基于善念和荣誉而捐赠,而不只是用捐款换来“安全感”。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中国做慈善不简单,慈善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社会是否足够开放,是否给予足够的空间。不过,政府其实可以放得更开,说到底,更多的慈善只会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来服务于社会,这也是在为政府分忧解难。

(本文内容来自安邦咨询评论,仅用于学习,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违者责任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