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

标签:
股票 |

对我来讲,以下几条是过去10年留下的主要收获、经验和提醒。
──过去的价格没有意义。仅仅因为一只股票半年前市价为100美元,并不意味着今天它卖50美元、20美元甚至1.50美元就算便宜。想想2000年到2002年的科技股、2007年到2009年的银行股等等,同样还有迈阿密的房产,当初的价格比现在多上几个零。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锚定”(anchoring)──我们让过去的价格影响了我们对当前价格的判断。它是一种威胁,或许是私人投资者面临的最大危险。(其必然后果是,当市场泡沫开始泄气时,你本来有很长时间可以出逃,但有太多太多的人呆着不动,因为他们相信价格不可能再往下走了。)
──组建一个让自己睡得安稳的投资组合。对于普通人来说,能让你晚上睡得着的投资,远远好过那种提供“波及效应”(pin
──对“相对价值”的概念敬而远之。这就像“相对怀孕”一样完全是胡扯。价值就是价值,它是绝对的。一笔投资便宜不便宜,是相对于它未来的现金流而言的。但在每一次上涨行情中,很多人都被迷惑,看到某种资产相对其他资产(估值更加过高)价格更低而将太多资金投入其中。
──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个10年开始的时候,今天的投资天才看起来像傻瓜一样,因为当时他们持有的是老式优质股、新兴市场、黄金和大宗商品。这些投资那时下挫了好几年,而思科(Cisco)和美国在线(AOL)这类公司却在同时制造了数不清的纸面百万富翁。一笔投资在显得很正确之前,可能有很长时间看上去都是错误的。10年前的这个冬天,这些优质股有一部分触及了最低点,根基稳固的蓝筹公司承诺10%的股息,也没几个人买它们。是胆子大的人从中发了财。
──存款无可替代。这听起来显而易见,但在这个10年的多数时候,美国的储蓄率低到不能再低。今天听起来难以相信,但本世纪早些时候一些评论家说,美国人其实不需要存更多的钱,因为他们在股市和房市赚了很多钱了。存钱就像减肥一样,没有可靠的捷径可走。不管挣多少,都要少花点。
──不要混淆“交易”和投资。你是否想在下一轮泡沫中投机要由你自己决定。泡沫中投机虽然有风险,但赚钱最容易也最丰厚。只要记住这只是一种交易,一种短线持有,而不是一笔你应该打算多年持有的投资。一定要及时离场。科技股开始重挫的时候,太多的人决定把他们持有的这些股票当成一种长期投资,结果把短期亏损变成了一种长期灾难。(对了,不要害怕在“交易”中承受损失,如果愿意接受20%的亏损,你可能会逃掉100%的亏损。)
──短线消息的重要性不及长期趋势。我所认识的一些投资者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惨淡的十年里挣大钱,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握了长期趋势──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黄金市场的供需,或者是美国国债的大幅上涨。但多数私人投资者对这些长期趋势不感兴趣。他们想听到的是短线消息──季度财报、并购传闻、市场动向等等。2001的时候,你猜当时投资者更加关注的什么?思科有关行业形势的最新报告,还是黄金价格?事后来看,哪个更有意思?
──市场时机不可完美预测,但其价值通常可以准确评估。资产廉价的时候,多买些,昂贵的时候少买些,这样做既可行,也有利可获。如果你有耐心,并采用“平均成本投资法”(dollar-cost
──对专家预言留个心眼。2008年2月,全美企业经济学协会(National
──必须继续玩投资游戏。经历过去的十年,人们可能会完全放弃投资,把资金存在银行。这是一种糟糕的想法。长远来看,现金是一个非常坏的资金存放形式。扣除税收和通货膨胀后如果还能有赚头,那就算你走运。通货膨胀仍然是一个投资者常常低估的潜在威胁。即将结束的是一个“低通胀”的十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年均涨幅只有相当温和的2.6%。但即使是这样的一个通胀速度,现金的购买力相比1999年仍然下降了大约四分之一。[这可是指低通胀的美国的情况,中国呢?]
──不要混淆“不太可能”与“不可能”。10年前,安然(Enron)、世界通信(WorldCom)和马多夫(Ber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