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百倍潜力的投资”,一切原本就是如此。
“常识”无处不在,一切原本就是如此,作为小小散户,我想我不断做的,就是如何把投资行为简单化。“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国际局势” …… 铺天盖地的来自各类专家们的预测,就是这样一个“非投资者”重复着指导“投资者”如何进行投资的世界,而所有参与者都对此乐此不彼。我也不能说这些对投资到底如何,我只能说对我的投资无关。我所清楚的是,或者我希望我不断去努力搞清楚的是,我的能力范围,我认为我的能力范围很小,过于复杂的事情往往会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想我只能搞清楚一点点事情,于是我的投资只能基于这些我所能搞清楚的一点点事情。也就是“拍脑袋”就能想明白的事情。
绝大多数事情都是我所不能搞清楚的,即便少数我认为我能搞清楚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于是,我只能不断去降低搞错一件事情的概率,我想最为有效地方法就是搞懂最简单的一些事情。
说到澳元的问题,如果事后让我说别人喜欢听到的话的话,我倒是可以列举很多理由,比如购买力评价啊、或者对商品货币的看法啊、以及全球经济的局势一类,不过如果让我说实话的话,倒是说不出这些。我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源于我所理解的货币以及汇率的作用的基础之上,我发现澳大利亚的货品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可真便宜,以至于对价格最为斤斤计较的消费者群体都愿意去澳大利亚购物。
如果说到知识层面的话题,我想我知道一点也不比别人多,反而可能是多数人比我知道的多得多,比如唐诗300首,我竟然一首完整的都背不下来。不过正因为如此,我更加尊重“1+1=2”这样的现实,虽然很多人愿意思考“1+1>2”或者其他更高深的话题。
所谓理性、既非理性、是名理性。我不见得会认为所有一切都是合理的,不过我会尊重所有存在的一切。每个人都是理性人,我尊重这一点,虽然我所认为的理性和其他人所认为的理性可能表现形式上很不相同,不过他们都是理性的体现。于是,我想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股市是非常理性的,我也喜欢这样的股市。
对于不尊重常识的投资者,的确也是无可奈何。比如,如果一个投资者是能够从市场上获得足够的回报的,那么显然他不需要通过做股评家来赚取钱财。如果一项合作完全是只有你获得好处,而对方毫无好处的话,作为理性的双方而言,显然不大可能成立,除非之间有着期满,但如果一个人完全出于从对方单方面拿到好处而上当受骗,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原本就是如此。
我想,我们经历或阅读,总是可以提升我们对“常识”的理解能力。如果我的文章很难懂,不是因为读者理解能力弱,而是因为我自己也没搞清楚,我想我自己有一个严重的倾向就是讲一些别人看不懂,其实我自己更不懂的问题。再者,你所看到的,仅仅是你所看到的,不见得是我所要描述的。虽然没什么新鲜的内容可以写,不过写些文章,希望广告发挥点作用了。
摘自艾先生之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