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一不留神,就撞进了这个郭麻日村。未曾了解过,完全是循了路边的牌子,走进来。是个古堡,也是个村庄,是个在堡子里的古老村庄。
站在郭麻日古堡的跟前,还在问这个古堡怎么走。去古堡的路在村庄里曲曲弯弯,也有好多的分岔,最后还是凭着感觉把车开到一个开阔的地方,停下来。有一个学校,孩子们正从学校回家。学校的跟前是一座寺庙,外观上看很堂皇,当时不知是什么寺,后来知道那就是年都乎寺,郭麻日村属于年都乎乡。
问放学的孩子路,孩子羞涩地一笑,好像并不清楚我们问的是什么,或者干脆就不明白,我们已经站在郭麻日村的堡子里,还在问着堡子怎么走。她们羞涩的一笑,我就知道我们已经置身其中,于是不再问,只是凭着感觉走。
一走进去,就感觉迷失在黄土高墙、青石板路的村庄里。这种迷失,不但是置身其中的现实,更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呼应。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我没有这样的童年记忆,但是当时就感觉我走在不少人的童年记忆里,走在被时光吞噬的历史中,恍恍惚惚的。
无数的巷道,无数的门,无数的岔路,走这条路,前面是一个院门,不能前行,再往那条路走,尽头又是院门,不知道往哪里走。
就想如果看到孩子在这迷宫般的巷道中玩耍,捉迷藏的游戏在这里很适合。正想着,刚好就看到一个院门前,两个孩子在门口张望,看着我们,新奇也陌生,和他们说话,他们只是笑,只是笑着看我们。他们的笑让这个道具般的村落出现了生气。
一位老妇人,背着沉重的背篓走过,看到我站在狭窄的巷道拍照,便停下来,是怕影响我。我赶紧让开道,让她先走,她笑笑,前面走了。我看这背篓里的东西,是石头,半背篓的石头,至少应该有一百多斤的重量,她背着站在自家院门前开门,我问了一句背着石头干什么用?她看着我笑笑好像是没听清,我猜测,这石头是用来加固墙根或者铺设院中的道路。
继续走,走在高高的土墙下,窄窄的巷道中,巷子很深,土墙很高。斑驳的城墙,泥土的院落,恍如隔世般的感觉涌上心头。在每个巷子的拐角处,猜测着该往哪边走。
这是一个历史上屯兵戍边的古堡,城墙、巷道设计之奇妙,结构之复杂,布局之精巧,令人惊叹。古堡内的巷道宽不到一米,最宽的不过两米,窄处只容一人通过。 除相互贯通的深深巷道外,没有多余空间,每家每户为土木二层结构“廊房式”建筑,占地面积很小。
好多的院门都锁着,大概是搬离了这里,住上了新的房子,也还有好多的居民在这里生活,巷道中也遇到了叫卖的摊贩。村子里安静极了,这和居民减少有关系。想象着,若是满村居民的时候,家家户户,鸡犬相闻,孩子嬉闹,大人寒暄,炊烟袅袅,那才是天堂般的意趣。
突然就特别喜欢这个村子,喜欢在这迷宫般的巷道中穿行的感觉,喜欢的不想离开。宁愿一次次走到巷道的尽头,再返回来,重新走另外的一边。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