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为什么要频频离开自己的现实生活,去远处行走。不是为了所谓的旅游,当然也不是为了所谓的看风景,我越来越觉得对于自己而言,其实是寻找一种心灵上安静的片刻。
生活太过嘈杂,在惯有的圈子里,即使独处也会有巨大的干扰袭来,暂时离开一会儿,总会好一些。至少在你旅途的思绪里,增添了你所未曾见过的东西,一个背影,一副表情,或者是一种未曾嗅闻的气息。这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在活着的这场苦旅中,真切地感知自己,比起蘸着唾沫数钱要重要的多。
只是,现在安静的地方并不多。好多安静的地方,如一些小山村,一些交通不便的山,都正在失去原有的安静,一点点被国人式的旅游所破坏。
所幸的是,在青海同仁的隆务大寺,感觉到和安多地区排名在它之前的塔尔寺和拉卜楞寺最大的不同,这里更纯粹,未被过多旅游开发。我们进去的时候,类似于我们买票的游客不会超过五个。除了买门票的售票处,没有其他兜售物品的店。
完全是寺庙本身的样子,无论是僧徒还是信众,都在自己的活动轨迹上生活,没有过多来自外界的干扰。
没有过多旅游开发,隆务寺这个寺庙就还原了本来的面目,无论是面目和气质都呈现着本色。它的正门很低调,几个隆务大寺的字也很实在,并无夸张的张扬。建筑很古老,当然也气派,在这个煌煌大寺里,这也理所当然。寺庙的建筑中夹杂着民居,与民居建在一起,让人感觉这宗教从来都是百姓的宗教。
最为重要的是,置身其中,看着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大小僧人神态安详地来来往往,很真切的感觉到这里的肃穆。纯粹的寺庙里,因为传统,也因为置身其中的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应该有着一种天然的肃穆感。庙宇可以不气派豪华,却必须要庄严。
这里的辩经院刚刚搞完一次辩经,正在散开的小僧人还沉浸在刚才的辩经中,边走边谈。在一间平房前聚集起来,时不时出出进进。有些小僧人还在捧着书本嘴里念念有词,忍不住走向前去,问他们在干什么。一个小僧人操着不熟练的汉语说:“考试。”问怎么考,他只说用藏语考。看院内,围着一群,等待着师傅点名,单独一对一的考试。据说,他们这样的学习要经过十几年,想想,十几年会有多少饱览佛家经典的僧人产生?
红衣,白墙,金顶,跳动的灯火,让尘世的心暂时离开了喧嚣,获得了一时的安静。
喜欢这个寺庙,就迟迟不想离开。看着天快黑了,才有点不舍地离开同仁,赶往下一站。
进入大经堂,是禁止拍照的。和值日僧商量了半天,只拍这酥油灯,不拍别的,他答应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