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蒋家营看社火那天,是这个冬天少有的寒冷天,也许正因为天冷,那社火的热火朝天才让人更深刻。社火第一轮的耍闹结束后,已经中午一点多钟,在朋友亲戚家的二楼小院中,围着火炉吃了一顿地道的臊子面,就面的酸白菜实在好吃,两碗可口的臊子面一下肚,就暖和了起来。
然后几个人就说要去夏官营看一个西秦古城,听说过的一个古城,没有去过,要去那里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出朋友亲戚家去古城遗址,想着还要折回来拉人,就没和主人告别,却不成想,去完古城直接回了兰州,有点遗憾。
看完社火去古城遗址,从一个热闹的极致到一个清冷的极致,世间事往往就会这样有意思。
乡间的公路,时不时会有坑坑洼洼,也时不时会有一些想不到的房屋闯进眼里。快到夏官营时,路中间一个天桥突兀地立在人迹稀少的路上,然后是路边看上去有些年头的旧房子,还有山顶上一个孤零零的庙。路边停车,去看看。
一进去就让人有点懵,进第一道门见第一座庙就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匾额上有“驷房腾辉”的字,应该指的是驷房星,匾额下正中一个大字“马”,庙前还有一个横幅,上面写着八个字,“騄駬骅骝”四个字看懂了,也知道是良马的意思,后面四个字有两个不认识,也没见过,一个是“耳戈”组成的字,像“戢”但少了笔画,像“刵”,笔画又不对;另一个字是“马严”组成的字,找不到相像的字。猜半天这是个什么庙,是给马建的庙?还是这是榆中特有的七月官神民俗中说特别供奉的白马神庙?百度也找不到,希望知道的朋友指教。
上台阶,过那个公路上凌空架起的凤山天桥往上走,不同的房子,不同的内容,这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然,却多感恩父母的红尘气。最高处是一个古庙,去古庙的门锁着,一位看庙的老汉在这正月初六的过年日子里看到几个人来看庙也多了好多话语,讲述着他从小的见闻,给我们打开山上的小门,也给我们打开下山的大门,并也给我们要去的西秦古城再三指引了方向。
山上的道观很冷清,香炉中只见一根未燃尽的香,也许人们忘了或是还没来得及从万丈红尘中抽出身来到这里一拜。庙像古庙,却不见得年代久远。旁边狭窄的一块地方,竟然也开出一片园子,围起篱笆,靠着山墙开着一眼窑洞,门窗上贴着春联和福字,一派居家的样子。
离开这个凤山古庙,继续去寻找西秦古城,边走边问,曲曲折折就真走到了这个古城的地方,那里立着一块甘肃省文物局立的“夏官营古城”石碑。这个古城有不同的说法,对于此城的断代,争议颇多,坊间传说多认为是西秦国都城——勇士城,但据考古发掘出的文物考证,此城修筑年代不应早于北宋。
不管怎样,在隐隐约约的废墟中依然可见一个方形的城池,再加上勇士城、夏官营这样军事味道浓郁的地名,可以想见这里是军事要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那么,就在我所站立的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血雨腥风的冷兵器战争,脚下也不知曾是多少兵人的埋骨之地。
如今,这里是农田,生长着庄稼,曾经的城墙甬道,也开了灌溉的水渠。
厚厚的城墙,打开一个缺口,成了村里村外人行车走的便道。
几棵树,顽强的从古城墙的缝隙里挣扎着向上生长,有些枯死,有些依然向上生长。
长着树的古老城墙,没有历史,只有树。
站在历史废墟上的时光,不是历史,而是现在。
清冷的风中,只有这几幅随意的照片和我这凌乱的几百个字。



这几个字,哪位朋友知道,指点一下。



一支未燃尽的香。






烧了、砍了,根还扎在城墙里。



先有这个城墙的裂缝才有这棵树,还是有了树城墙也裂了缝?

树成了墙的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