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2014-01-07 07:08:00)
标签:

旅游

甘肃

宕昌

赶集

村镇

分类: 陇上行迹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首先,这个博文的题目有点生硬,太书面化,缺少了应有的趣味。

    但我还是用了这个题目,我希望这个题目知道的人更多。

    我所想的最好的题目不是这个,而是“赶集”。按照正常的理解和语言习惯,很多人知道这个“赶集”的意思,但是,南北语言差异不小,我还是弃之不用而用了很普通话的“乡村集市”。

    集市是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赶集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或地区遗留下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到时间,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到集市上去做买卖或玩耍。

    集市大多位于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的中心村镇、寺庙胜地和城镇边缘地区;也可引伸为进行交易的场所或聚落,称为集镇。农村集镇是经济空间网络的基本构成单元,在中心地系统的概念中处于较低的一级中心地,它以其特殊的职能和规模,与一般意义上的城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集镇以经济活动为主,是基于其经济功能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农村商品购集的起点,又是商品销售的终点,担负着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农产品收购和交易的职能。集镇中一般划有专门的交易地点,为便于管理和进行交易,各类物资分别集中在一定范围,既互不相扰又联成一体。农村集镇还具有教育、医疗、娱乐等职能,是农村居民娱乐和相互交往的主要场所。历代地方官府都力图通过集镇来控制县级以下农村区域。

    这种生活习俗自古就有。云贵川一带称之为“赶场”或“赶街”,湘赣地区则称为“赶墟”,湘桂粤一带称为“赶闹子”,山东一带称为“赶集”。或者不应成为习俗,而是一种生活的必须。

    纯粹在城市中长大的人大概不大清楚“集”的魅力,六十年代出生,又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大概都知道赶集是多么让人向往的事情,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时候,赶集可以看到很多你想象中的东西,哪怕没钱买只是看看就已经很满足。那时,周围的人词不多,只一句“热闹”,这句“热闹”却不同于现在的意思,几乎所有的新奇、兴奋、趣味都包含在其中,当时的我无法想象,还有比“集”更丰富的世界。

    大城市里没“集”,即使有像“集”的一条街也让城管给美化成统一的文明的样子。

    这次去舟曲,同行的兄弟老说返回的太急,我就说那就赶集。果真,在甘肃宕昌的一个镇子就遇到了“集”,立即招呼司机停车,我们去赶赶集。

    快三十年没见过这样的场面,还有同行的兄弟,城里长大的干脆没见过这样的“集”。

    对我,近三十年未见,却如此亲近、熟悉,却也陌生,那个时候哪有机动车,全是木质的架子车或者扁担挑过来。我仔细地看着任何一个场景,或者跟他们搭几句,拿着小相机,随机的拍摄几张。

    若有机会,我还去赶集。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人文纪实】乡村集市一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