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2013-11-18 07:20:56)
标签:

旅游

满洲里

套娃广场

分类: 辽吉黑蒙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经过了新巴尔虎左右旗到达满洲里时,时间尚早。找了住宿的地方,放下东西,直接奔套娃广场去了。

    套娃广场是满洲里的标志性的景区。满洲里套娃广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高30米的套娃,建筑面积达3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套娃。30米高的大套娃内部有高档西餐厅和演艺大厅。套娃外部彩绘分为三面,由汉族、蒙族、俄罗斯族少女的形象组成,分别代表中俄蒙三国,突出体现了满洲里三国风情兼得的特色。在广场音乐喷泉的周围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和代表运势的十二星座。

    “套娃”是俄罗斯的一种民间木制玩具。它一般由七八个木娃,由大到小渐次套合在最大的一个体内组成,可分可合,因而称为“套娃”。

    关于套娃也是有说法的:相传俄罗斯民族有两家表亲相邻,表兄妹童年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它乡,由于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续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数年后,见到表妹就将一排木娃娃送给表妹以表达思念之情,后人模仿传称套娃,又叫吉祥娃娃。另一说:在旧时俄罗斯农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妇女的名字。学者们指出,这两个名字中含有拉丁词根“mater”,意思就是母亲。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户农民家庭里的母亲,通常是一个健壮能干、略有些肥胖生了许多孩子的俄罗斯妇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着这么多小娃娃,于是套娃(matryoshka)就自然而然成了精雕细刻、色彩鲜亮的木娃娃们的名字了。

    说起来,俄罗斯套娃最早的创意就是为了取悦孩子而做成的木头娃娃,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于是故事里著名的人物、动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随着时间的推移,套娃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大小不一的娃娃一个套着一个,让人更觉有趣。14世纪至今,最早起源于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国古镇Zagorsk的套娃,由于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巧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积淀,受到了各国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爱。渐渐地,套娃素材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童话人物外,历史人物、权贵政要甚至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都成为创作的对象。按照肚子里含有小娃娃个数的不同,套娃以分成5件套、7件套、12件套、15件套等等。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 1901年因东清铁路在此建成车站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1907年,满洲里正式开设商埠,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因地处欧亚大陆桥咽喉要地,素有“亚洲之窗”的美誉。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背靠中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行在深秋】之十七:满洲里充满异国风情的套娃广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