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的时候,朋友叫着去一家蒙族风味的餐厅里去吃饭。这顿饭吃的很有意思,只是持续的时间有点长,中途离开了。
有意思的不仅仅是吃饭本身,刚开始就有一点喜剧的效果。朋友订好了包厢,发到我的手机上,我驱车去后,径直去了那个包厢,进去一看人没到齐,有四、五个人在那里等着,可是一个我都不认识。觉得是走错了,我退出来,正要打电话询问。包厢里走出一个人来,问我是谁请的,我说了朋友的名字,那个人赶紧点头,说就是这里,我这才又回到包厢。坐下后,我还说了句:这些朋友我一个都不认识。坐在我旁边的人,自我介绍了一下,就聊起来了。我问朋友怎么还没到,那人说刚打电话,有点堵车。然后那人问我姓什么,我说了,他叫我叫的也没错,然后让我点菜,说他们不熟悉。我推辞一下就开始点起菜来。
正在点菜的时候,看朋友从门里进来,直接走到我坐的地方,问我:你怎么坐到这里点菜呢?我有点懵,问,这不是你订的包厢吗?他说,先订的这个,后来感觉有点小就换了一个。哪这些人呢,朋友说他也不认识。我赶紧说声不好意思,放下菜单来到我们吃饭的包厢,把经过一说,满桌子大笑不已。
说也奇怪,若说巧合,怎么几个环节都巧合在一起了呢?第一个巧合:朋友订的包厢变了,没有通知到我,让我到了酒店门口打电话他来接我,我没打电话就直接去了。第二个巧合:一看一个人都不认识,我觉得是走错了,偏偏有人出来和我打招呼,我说了朋友的名字,也不知是同名同姓还是他没听清楚,就肯定地把我请进了包厢。第三个巧合:我问朋友他们怎么还没到,他说到打了电话,路上堵车马上到,好像也没有什么可疑之处。第四个巧合:我说了自己姓什么,他称呼我也很对,让我点菜也就没有让我再多想。
就这样笑着吃饭,因为开车,也因为胃一直不好,我没喝酒。大家喝得高兴,就叫了这个餐厅蒙族的姑娘小伙来唱歌敬酒,歌唱得不错,只是敬酒就让人很不好招架,好在我不喝酒,把这个喝敬酒的环节给躲过了。
敬酒的时候用的酒杯是牛角杯,不过看这个牛角杯有点夸张,比一般的牛角杯大不少。我知道彝族和苗族有用牛角杯敬酒的习惯,蒙族习惯也有这个就不大清楚了。
只有一点是清楚的,用这样的牛角杯敬酒,盛满酒酒杯就放不下来了,没法放呀。有人唱着歌给你敬酒,如果你不想喝,或者有其他原因不能喝酒,那就试着把牛角杯放下吧,那肯定是放不下的,但是也不能把酒洒出来,酒洒出来就是对在场所有人的严重不尊重。唯一的选择就只能一饮而尽了。
国人敬酒的方式五花八门,这样的演变却让人有点哭笑不得。听几首歌,中途先离开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