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6@365  品《秋水轩尺牍》

(2013-08-04 06:30:24)
标签:

365

《秋水轩尺牍》

许葭村

文字

文化

分类: 絮絮叨叨

    随手拿下书柜里的一本小书,翻开来。在书的扉页有我购买的时间地点的记录,上面的钢笔字有点变色了,但是字依然清晰如昨:1994年12月10日购于上海南京路书店,这是本影印版的《秋水轩雪鸿轩尺牍》。

    时间提醒自己已经是二十多年前买的书了,那个时候和现在不一样,无论在哪里买的书基本上都会看完。在这本小书的字里行间还有自己当时划的一道道弯曲不平的线,线上的句子,到现在看来依然雅致精美,洋溢着中国文字的无限美感。

    翻出这本书,也是无意。看看,也是无意。无意的翻看,却再次被简单的文字触动了感觉。也许当初购买的时候,也正是这第一篇的文字打动了我。

    第一篇是与王沧亭的信

    弟向获缔交于季方,因得闻元方之贤,思一见为快。昨于会城邂逅遇之,觉大兄之才华器宇,更有胜于所闻者。正恨相见之晚,不期越宿分衿,又恨相违之速矣。

   别后初四日抵津门,初十日诣平舒,月未一圆,地经两易。风尘仆仆,无非芸人之田,自怜亦堪自笑。比值同人归里,馆中惟我独居;加以清磬红鱼,直是修行古刹。而西风黄叶,洄溯时殷,双鲤之颁,定不我弃。尊体复元否?嫁务纷劳,诸宜珍摄。因风寄意,不尽所怀。

    这是我看到的最美、也是最简单的汉语了,文字融合着人性的灵韵,而决不矫饰,清新脱俗,而倍觉雅致,读来琅琅上口,清爽悠然,神怡心畅。短短的一封信包含了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自然而然的流露在笔端,文字看似随意,要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是绝对达不到的。

    文字好,却并不是这篇小信的最看重处,恰好是信中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所流露出的那些自然而性情的东西。之前听说过一个人,见了一面有点相见恨晚,想着好好长谈,却不料匆匆分开。在路上,触景生念,写一封信说道说道。一生孤独零丁、清贫寂寞的作者,遥想每于桐影飘摇、残烛孤灯之下,提笔起书,仰月书怀,为远方朋友寄托思念情怀,这其中滋味,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如今这个世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愿意固守在文字的一隅,一张素笺几行淡墨,远慰故人的风雨之夕?

    《秋水轩尺牍》的作者许葭村,其实就是信中的主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人。许葭村出身贫寒,屡次试科举,但始终无法及第。为了糊口,他“弃书读律”,务刑名之学。到乾隆五十三年,他加入成为河北的幕僚,任职达四十多年。

    从此他游食于幕府之间,“为人作嫁”,耕“芸人之田”。许葭村仅留存《秋水轩尺牍》一卷信笺,行文中充满着琐屑的温情与才情。而后人也仅能以这薄薄的一叠尺牍为依据,勾勒出这位文人的生平大概。

    在晚清的幕僚群体中中,通常将那些掌管着文书的人叫做师爷,这其实是一个下层文人艰难谋生的职业,在绍兴县志的师爷篇章里,这样写道:“一个清高的师爷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正直的师爷往往要不断地在一个又一个衙门之间颠沛流离,安昌著名的师爷许思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刚直不阿,时常抨击官场的丑恶,却郁郁不得志。”

    许葭村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他这样总结着自己:“为幕半生,辗转万里,惟留半担琴书,一肩风雨,做东西南北之人。”这是怎样清高的一种人格?
    说得太多并无意义,懂得文字的自然会欣赏。这本书现在不好买,我再找两篇秋水轩中的书信,赏之:

 

    与陈天度

    枌乡硕望,久切心仪。顷自永郡寄诵诲言,快同亲炙。承示弃书读律,窃以吾丈机云才藻,燕许文章,鲲化鹏游,得时则驾,何遽无心青紫,转作抱牍依人计耶?

   湄浪迹六年,自惭驽下,不能作昂昂千里之驹。屈指辛亥之冬,就食辽西,去夏至津门,今春晋省,阅四月始就平舒。数年来馆不过副席,俸不过百金,内而顾家,外而应世,探我行囊,惟有清风明月耳。

   读所寄舅氏书,责以捐职之命,迟迟未报,咎何能辞。念自家道中落,承舅氏逾格矜怜,蛇雀有知,岂敢忘德?所以迟之又久者,限于力非盲于心也。一秩清衔,矢报有日,尚祈吾丈婉曲言之,俾不至开罪尊亲。幸甚!

    与黄封三

    一番风信,几度花飞,瞥眼春光,增人离索。老表兄遨游塞外,得令郎随侍莲帷,晨昏分筹笔之劳,诗礼习趋庭之训;而贤乔梓应时介福,尤无事逼人赘颂也。

   弟因人成事,局促如辕下驹。刻思绝靷而驰,又无可为昂首长鸣之地。兄固弟之伯乐也,苟不以驽劣而策之前焉,则千里康庄,腾骧有自矣。鞭长可及,望之望之!

    复龚未斋

     一枝甫寄,双鲤频颁。正切停云,捧朵云而心慰;欣联今雨,同旧雨之情殷。适来二字平安,喜叶金闺之卜;何异万金郑重,敢迟竹报之投?且也雅什如珠,香艳远超班宋;高情似水,色空悟彻邯郸。虽细雨清明,红杏少村家之酿;而春风寒食,黄粱成客子之吟。此又达士旷怀,抑亦雅人深致。勉酬郢曲,乞运宋斤。应知哲匠之旁观,难免小巫之气尽。

   至于凄凉客邸,原同寂寞禅关。如先生之百里而遥,尚庆团圞于岁序;若贱子之十年不返,空怜漂泊于天涯。所以王粲依人,登楼有感;纵使孟尝爱客,弹铗仍歌。然绿泛蓉池,庾景行之芳声独茂;青开莲榻,徐孺子之高躅可风。况我未斋先生,品重琳琅,才工月露,仰而企之,已非一日;树而立者,诚足千秋。主善为师,宜在立雪坐风之侣;予生也晚,敢附乘车载笠之盟?

   弟读书读律,窃愧无成;自西自东,徒劳何补。倚闾有白头之老,谁修定省于晨昏;争梨失黄口之儿,空听笑啼于梦寐。加以陌头柳色,丝丝牵少妇之愁;因而枝上鹃声,夜夜起王孙之感。无如一囊秋水,顾影生寒;徒使万缕春云,登高雪涕。爰思完聚,极意经营,凭寄南金,冀共鹿车之挽;迎来北辙,用申乌哺之私。计维红褪荷衣,剑当再合;迟则黄飘桂子,镜见重圆。然而燕垒新营,已竭噙泥之苦;倘更鹩枝失寄,何堪无米之炊。情固出于权宜,事实嗤其孟浪。先生载将佳丽,久为泛宅之游;同此琴书,别有治生之乐。幸指迷之有自,知前事之可师。乞予良箴,不我暇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