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继续这个在金崖古镇寻找古建筑的博文。原本是结束了的,一个朋友却带我看了应该是目前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一座周家祠堂,同时又走访了几家正在使用的老四合院,这就又有了这第三篇去古人的庭院散步的博文。
这些天在看一部《穿越陕甘》的纪录片,主要的内容讲的是一个摄影师循着一本《穿越陕甘(1908~1909年克拉克考察队华北行纪)》的书,所进行的寻找和回顾。这本书记述了纽约的克拉克先生于1908年策划和组织考察队前往中国西北省份进行的考察活动,其中有大量的照片,当然也看到了兰州附近的一些旧建筑。这刚好和我在金崖所看到的老建筑在年代上有所印证。一下文字来自网络,略加整理。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榆中县金崖邴家湾出了一位有名的进士。他不仅谋政有方,而且胆识过人,尤为可贵的是清朝政府在洋人面前奴颜媚骨,对民事黑白不分的时候,他竟能以浩然正气秉公办事,这就是至今为人称道的周士俊。周家祠堂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这是周士俊的儿子周玉堂为了纪念周士俊特意修建的,周士俊的儿子周玉堂也是进士。
周家祠堂的建筑面积共有900平方米,大小房屋总计46间,建筑坐北朝南,总体为前后两进式布局,其中正门一座,边门两座,前院正房为18间悬山式砖木结构廊庭,东西侧各有一面坡式厢房3间,廊庭两侧修短墙将前后院隔开,两侧隔墙对称的开月亮门通后院,过廊庭穿堂亦可到后院。后院建筑布局与前院相同,北面三间大殿是供奉、祭拜周氏列祖列宗的地方,东西两侧为厢房。
这是一座典型的三堂七厦两进三院式的院落,廊檐是百兽绕庭和百鸟朝凤的雕刻,含吉祥如意的意思。这些彩绘和雕刻依旧保持着百年前的原样,后人没有动过,但这些图案后人都无法解读,正中上下梁柱间是天鹿的雕刻,左右则是犀牛雕刻,最下面则是代表着江山的海水年画,除了这些能看得懂的雕刻外,还有不少龙蟒的雕刻和图案,抬头看椽头的八卦彩绘依旧清晰绚目,尽管飞檐有些枯黑,但能看到依旧坚固。
解放后,周家祠堂被政府收回,先后成为农会办公场所、水烟加工场、铁路基地卫生院、金崖共委、卫生院等单位驻地,现在则因为年久失修,祠堂变得破败不堪,像一位垂垂暮老的老人一样。在文革时期因为这里是村委会的办公地点,所以被避免了被破坏的劫难。
古代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自己的祠堂,而每个宗族的祠堂,都如实地记载了这个宗族的历史衍变。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周家祠堂也不例外。
最后,加一篇博文的链接,我的去古人庭院散步的博文有了新的追随者,而且是一家三口的八零后,呵呵:小小考古学家探访上百年古民居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