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祁连山,再也熟悉不过。刚参加工作就在它的脚下,足足看了半年的时间,只是没有机会去接近。半年后又常常去河西出差,坐飞机就从它的上空飞过,坐汽车就始终傍着祁连山在走。几年前去了祁连山的七一冰川,费好大的劲,也没爬到冰川的顶上,半路便跑了下来。这些年自驾也经常会经过祁连山,无论什么时候去都能看见山顶上那终年不化的雪山。那几乎是祁连山这座西北大山的标志了。
不过,在航班上拍祁连山却不容易,好几次都是天气雾霾太重,能见度很低。或者是到那里的光线太强,再加上玻璃的的反光,拍出的效果不大尽如人意。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山峰多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间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间。祁连山地多雪峰、冰川,虽然冰川规模不大,但是由于山地广,水量多,河流可直下走廊的干燥地区。因此,融冰化雪,增加冰水,是当地山下发展农业必要的措施。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3期)曾就祁连山对中国的意义有着这样的描述:
“东部的祁连山,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是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没有祁连山,内蒙古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成一片,沙漠也许会大大向兰州方向推进。正是有了祁连山,有了极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区降雨才发育了一条条河流,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然而祁连山的意义还不仅于此。”
“祁连山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不仅仅是河西走廊,不仅仅是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引来了宗教、送去了玉石,更重要的是祁连山通过它造就和养育了冰川、河流与绿洲做垫脚石和桥梁,让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渡过了中国西北海潮的沙漠,与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了,中国人在祁连山的护卫下走向了天山和帕米尔高原。据说张掖之名是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河西走廊就是中国之臂,它为中国拽回了一个新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