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2012-05-24 06:44:49)
标签:

嘉峪关关城

雄关

明长城

万里长城

九眼泉湖

分类: 陇上行迹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去嘉峪关的次数实在很多,又是一年要去好几次,对每个地方也都熟悉,只是每次去都少去转悠。这次去倒有几天闲时间,就和朋友随便转悠转悠,随拍几张嘉峪关。只是没有进关城,没有上城楼,在外围转悠。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古代“丝稠之路”上的商队和旅行者,令人神驰!清代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见这关如此雄伟,有诗赞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见只见一丸泥。”极言这关的威严和雄伟壮丽。又云:“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指出这关真乃“雄关”。

    说来令人诧异,据说当年建这关时,匠师计算用料特别精确,最后建成时竟只剩下一块砖。这是建筑工程上的绝招。现在这块砖还存放在西瓮城门楼的后楼台上,供人观摩。这座雄关和东部的山海关一样,都为古代建筑工程的光辉点,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雄关”。

    天可真的蓝!云可真的好看!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这是入城楼前的那棵著名的左公杨,当年左宗棠栽左公柳驰名西部,当然也一定栽了杨树,以此为证!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不入城楼,直接从左面顺着城墙走。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在雄伟的嘉峪关城脚下,有一汪清泉,名曰“九眼泉”,在单个数字中,“九”是最大的一个,“九”又与“久”谐音,故名九眼泉,取其泉眼众多、长流不息之意。 “九眼泉”旁水草丰美,景色宜人,是一个屯军养马、戍边防患的好地方。据史料记载,嘉峪关是“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这就充分证明了嘉峪关城从选址、修筑都和“九眼泉”有着很大的关系。

  明洪武五年,征虏大将军冯胜率军西征,行军至讨赖河岸之嘉峪塬上,手搭凉棚,极目而望,见祁连雪山高入云端,讨赖河水滔滔不绝,黑山绝壁峭不易攀,中间狭窄之地易守难攻。山下泉水潺潺而流,足够人蓄补给,是块风水之地,遂上报朝廷,破土动工,筑关设防。嘉峪关的修筑,扼守河西走廊咽喉要冲,地位显要。碧波澄清、缓缓流淌的九眼泉与雄伟的嘉峪关城相映生辉,美轮美奂。

    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九眼泉”曾一度枯竭,现在虽然水量不大,但是“九眼泉”多少也再现了其昔日的丽影,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九眼泉湖中芦苇绿的是有水的地方,黄的是干涸的地方。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实拍】蓝天白云下的嘉峪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