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2010-12-01 08:03:39)
标签:

黄河古象

甘肃省博物馆

古生物化石

马门溪龙

禽龙

旅游

分类: 陇上行迹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1

    甘肃省博物馆是个很有特色而且馆藏丰富的的博物馆,仅就那马踏飞燕的中国旅游标志的珍品放在这里就成了一种非常的诱惑。周末的时候,驱车前去,放在停车场,走的时候才发现博物馆的停车场虽然设备完善,却并不收费,这在如今倒很少见。领票进去,馆里常展出的有三个专题,古化石展、甘肃彩陶、丝绸之路艺术,临时展出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甘肃文物考古发现展不让拍照,只是看了一遍。其他三个专题让拍照却不能用闪光灯,大概是保护文物的需要。外面的小广场刚搞过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可惜没有看到,遗憾。

    目前约有藏品8万多件,其中一级品680件。其中彩陶、汉简文书、佛教艺术品为甘肃省博物馆独树一帜的特色馆藏。所藏彩陶类型之多,品种之全,纹饰之美,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罕见。【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进了博物馆大厅,这个故土地图就有点不一样。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这是临时展出。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刚拍了这一张,就被告知临时展出,因为都是第一次面世,出于安全,不能拍照。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4

    去看古生物化石,说来惭愧,这化石之类的还是第一次看,虽然甘肃的古化石在全国都很丰富。而且和好多人一样,我自己对化石知识也基本上是一窍不通。因此照片是我拍的,大多数的文字介绍却是网上找来的关于化石的资料。

    我们居住的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了,现代生物的祖先及其远亲们,在30多亿年来一直顽强地进行着生命的进化和演变,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使地球更加绚丽多彩。与30多亿年的生命历史相比,人的一生或者现代生物的世界是那么微不足道;同样,与30多亿年来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所有生物物种相比,现代生物不过是沧海一粟。通过这个陈列我们可以认识到,化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和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古代生命的记录——从古生物化石上,我们找到了进化的线索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化石证实,现代的生物都是从古化石证实,现代的生物都是从古代生物进化而来的。

    甘肃古生物化石不仅种类庞杂而且数量繁多,知名的有和政动物化石群(库班猪、剑齿虎、和政羊、大唇犀、巨鬣狗等),酒泉市马鬃山恐龙化石(马门溪龙、禽龙、翼龙、鹦鹉嘴龙等),刘家峡恐龙足迹化石(直径1.5米的世界最大恐龙足迹等),甘肃鸟化石、黄河古象化石(剑齿象)等。

    甘肃省位于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揭示其在地质历史时期复杂多变的环境,这些化石正是这些变化的见证。博物馆的古生物化石分为三个展厅,海洋生物厅(古生代)、恐龙厅(中生代)、黄河古象厅(新生代),不仅有保存完美数量众多的化石,而且有生物环境复员、手触式电脑学习系统,让人仿佛置身于史前的世界。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三叶虫是甘肃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化石中发现最多的一个种类。它的身体扁平,椭圆形,有外壳。三叶虫的身体上下左右都可分成三个似叶状的部分——因此有三叶虫之名。三叶虫遇到侵袭时就把全身紧紧卷成一团,看来像块石头。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植物界是第四纪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除蓝藻以外的全部藻类植物和所有的高等植物。在第四纪沉积中,保存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包括大化石和微体化石,它们可以提供古代植物群组成及其生态环境的证据。植物大化石包括——树木化石、树叶化石、种子化石;植物微体化石主要指植物孢粉和植硅石。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菊石是一种头足动物,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菊石外壳呈典型的盘旋状,体管将血液从壳的尖端压到住室内。住室中生活着长有触角的软体部分,与现代的章鱼和乌贼相象,最为接近的是鹦鹉螺。

    史前人类可能意识到菊石是一种奇特的石头,但是谁也不知道当时人们是怎样看待菊石的。他们把其视为圣石,认为它有唤起预示未来的梦幻的魔力。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9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10   这鱼骨化石就像是一副鱼嬉戏的图画,感觉真好!忍不住多拍几张。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11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12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13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14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15  禽龙(甘肃金塔县境内出土的禽龙骨架化石标本)

    禽龙类化石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发现比较多的一类恐龙。禽龙在恐龙的研究史上有其特殊的位置,因为它是被科学命名的首批恐龙之一,它的体形属于中到大型(5米~10米左右),是恐龙家族中非常繁荣的鸟脚类恐龙。它具有非常特化的五指型手,三个中间指具有蹄状爪以及具有适于抓握的第五指。甘肃境内大量禽龙化石的发现,不仅为我国禽龙类增添了新材料,而且对研究河西地区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也有一定的意义。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16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17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18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19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20   中生代恐龙蛋化石是一类很稀有的但又是很特殊的化石,确切地说是一种脊椎动物的遗存化石。根据目前已发表的文献来看,除南美和大洋州外,恐龙蛋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等地都有发现,但主要还是在我国发现得最多,堪称世界第一。2001年,甘肃省境内首次发现了恐龙蛋,使恐龙蛋分布的地域又有所扩大,同时也弥补了甘肃这方面的空白。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21  原始牛牛角化石标本的展示。(产地:甘肃玛曲。)

    原始牛是一种个体非常大的牛类,约3米长,比现生牛大许多。它的角心粗大弯曲,稍旋转,指向头的前方,角面上有明显的纵沟。原始牛是适应草原生活的动物,也是现生家牛的祖先,曾经广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非。在人类的不断猎杀下,原始牛在近代全部灭绝。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22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23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24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25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26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27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28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29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30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31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32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33   这个展厅里的古象,也是镇馆之宝之一。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34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35  马门溪龙(兰州红古区海石湾发现的恐龙复原骨架)   

    兰州海石湾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它身长达22米,体高3.5米,活着的时候约有四五十吨重。马门溪龙生活在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前,那时的海石湾是一望无际的浅水湖泊,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潮湿。湖岸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恐龙即以此为食。与马门溪龙共生的还有剑龙、鳄鱼等。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36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37  黄河古象(甘肃合水板桥发掘的古象复原骨架)   

    1973年春,在合水板桥马莲河畔的水利施工工地上,意外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古象化石骨架,它就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古象。它身长8米高4米,门齿长3米多,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与黄河古象共生的动物有三趾马、羚羊、鸵鸟、平额原脊象等。晴朗的天空、丰富的水草、自由自在的生活使它们过得非常愉快。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38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39

【实拍】古老的石头会说话----甘肃省博物馆古化石展
40  分布极为广泛的一类已绝灭的马。三趾马一名自1924年就在中国广泛使用。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现在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相当庞杂的类群,可能包括多个属。广义的三趾马至少还包括北美的祖三趾马、新三趾马和矮三趾马。旧大陆的三趾马过去多认为都属于狭义的三趾马而分成若干亚属,但有人认为它们也应该分成若干属,例如长鼻三趾马、柱齿三趾马等。

  三趾马是马科进化谱系树中的一个旁支,并不是现生马的直系祖先。体型上小的如驴,大者如马。上颊齿有孤立的原尖和极多的窝内细褶,是三趾马和一切其他马类的区别。头骨上的眶前窝在大多数种类中都很发育(现生马没有);前肢3趾,中指显著粗大于两侧指。三趾型前肢并不是三趾马所特有。除始新世的原始四趾型马类及中新世晚期向真马过渡的单趾类型,如上新马等,大部分化石马类都是三趾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