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2010-11-05 12:42:19)
标签:

俞樾

姑苏城外寒山寺

拾得

《枫桥夜泊》

藏经楼

旅游

分类: 江浙闽赣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1

    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寺院门口的黄色墙壁上,是晚清书法名家陶浚宣(浙江绍兴人)题写的“寒山寺”三个魏碑体绿色大字。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3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4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5【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站在枫桥上看风景。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7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8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9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10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11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12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13【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14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15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16  寺内也是江南园林的格局。【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17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18  据说左手边的这块是明代文微明所写,因寺失火,仅存残碑一块,剩下不到10字,现展示在碑廊墙内。【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19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20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21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22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23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24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25  在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26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27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退还的钟楼。关于“夜半钟”的说法,历史上曾经聚讼纷坛。北宋欧阳修认为唐人张继此诗虽佳,但三更时分不是撞钟的时候。南宋的范成大在《吴郡志》中综合了王直方、叶梦得等人的论辩,考证说吴中地区的僧寺,确有半夜鸣钟的习俗,谓之“定夜钟”。如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于鹄诗:“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都是唐代诗人在各地听到的半夜钟声。自此,这场争论才逐渐平息。

    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钟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一说当时“遇倭变”,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人日本,如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为此日本国内还曾大力搜寻,但徒劳无功,遂留下千古之谜。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葵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轰条。
    寒山寺的钟声历来被诗人们题咏,那悠扬的钟声已深入人心。【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28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29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长大后寒山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涩,唯独没有一丝甜味。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爱的模样。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

    民间还传说,“和合二仙”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来到人间的,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张继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广为流传,所以尽管后来在宋朝时,曾将寺名重新改为“普明禅院”,但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寒山寺”。从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惨遭次劫,但事后总能复建,足见寒山寺在历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见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广:“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30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31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32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33【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34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35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36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37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38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39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40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41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42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43   离开寺院的门叫解脱门,有点意思!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44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45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46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47
【江南游历】姑苏城外寒山寺
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