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zed.com.cn
2006年12月01日
08:41
|
商报讯(记者 唐僧)俄罗斯近期出台的系列法律法规,让在俄温州商人感到“很头痛”。最让他们头痛的是,限制从事零售工作的外国劳务人员比例与圈定经营场所这两个问题。 东艺鞋业俄罗斯办事处负责人陈孟云昨天接受记者国际长途电话采访时说,现在莫斯科做生意的温州人,估计就有三四千人,他们大多是温州厂家派到俄罗斯卖鞋服、眼镜、打火机的营销人员。“温州人会做生意,而且很勤劳,每天5点多钟就起床了;俄罗斯人不如我们会做生意,而且还10点多钟才起床,”陈孟云无奈地说,接下去至少要雇用60%的俄罗斯人做业务员,“这雇人的事,真的很头痛!” 温州金日利化工公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吉信集团伊斯利公司董事长陈聪和,目前在俄罗斯拥有的一支七八个人的销售队伍,其中有两名员工是俄罗斯人。陈聪和除了给这两位“洋工”固定工资外,还根据卖鞋数量,给销售提成,“他们的年收入,折合人民币,有七八万元。”陈聪和说,这样的收入,虽然和中国籍员工差不多,但明显,“俄罗斯员工没有中国人会做生意。”陈聪和之所以较早地聘请俄罗斯人打工,主要是出于企业在俄罗斯的“本土化”发展战略考虑。 据了解,在俄卖鞋的温州商人,像伊斯利公司这样请“洋工”的,目前还极为少见。 在俄罗斯叶卡杰琳堡卖温州鞋的一位客商,昨晚说,叶卡杰琳堡的100多位温州鞋商,之前也都没有请俄罗斯人当营销员。他叹了一口气郁闷地说:“接下去,看来不得不请他们了。” 陈孟云告诉记者,《关于2007年俄罗斯联邦境内从事零售贸易经营主体内部使用外国劳务人员的可允许比例》政府决议颁布后,温州大企业在莫斯科的负责人最近经常碰面,盘算着用运作公司的方法去应对,“但是做公司,又不知道怎样纳税,感觉被他们掐着脖子”。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ACT市场,是俄罗斯最大的鞋类批发市场,这里聚集了众多的温州鞋商。陈孟云介绍说,由于ACT属露天的、天棚式的市场,俄方已准备将该市场拆迁。而作为在俄温州商人苦心经营十几年的“根据地”的ACT市场,一旦被拆迁,再加上外国劳务人员比例的限制,对在俄温商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