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暗夜鲁能迎来黎明曙光

标签:
鲁能泰山中超联赛永不再来体育原创 |
四比一!鲁能泰山坐镇主场迎战同样濒临保级区边缘的杭州绿城,不仅收获了比分上的一次完胜,更是实现了场面上的碾压性优势。至此,舆论终于不用躲藏在精神风貌和战斗意志等虚无缥缈的概念里顾左右而言他了,我们终于可以安静的坐下来,让思路回到赛场,谈点儿实际的话题,比如战术,比如实力。
从两三年时光的蹉跎里一路走来,我们似乎在短期内还无法摆脱“四二三一”阵型的影子。其实,从马加特执教的第一场比赛开始,就已经悄然转换了套路;原本庞大而且松散的中场,在进行了整理和修剪以后,首发的阵型更趋于层次鲜明的“四三三”,这一以全攻全守著称的打法,攻则层层推进,守则步步为营,更加倚重于一个进退有序的整体。
在我们一贯的思维定势中,鲁能泰山似乎无法完成全攻全守的战术要求。这种顾虑主要源自于两个因素,一是球员的个人能力,二是球员的职业素养;而在马加特入主以后,我们突然发现,其实鲁能泰山的球员并没有外界评价的如此不堪,关键问题是我们从未掌握有效整合的手段,更没有去尝试的勇气。
如今,随着马大帅治军铁腕和战术理念的介入,一辆曾经让人不敢奢望的“欧式战车”轰然亮相;渐入佳境的强力外援佩莱,有力的牵制住了对手的大半防守力量,更是为整体阵型的顺利运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实,马大帅的到来并没有掀起我们想象中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仅仅是做出了些许微调,让众将士回到各自应该驻守的位置;然后就是按部就班的践行,所有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没有任何突兀的违和感。
此役面对战绩不佳却是实力不俗的对手,鲁能泰山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铁壁合围的高压态势。第一次破门来自于定位球,第二次破门来自于左路下底传中,第三次破门来自于右路四十五度斜传,第四次破门来自于长传反击,每一次破门都有迹可循甚至是理所当然,四粒入球更是基本上囊括了所有常规的战术套路。
在清晰的布局和脉络下,鲁能泰山的每一位球员都踏在了最擅长的步点上。进攻端的两个高点无处不在的威胁着对手的城池,在他们的掩护下,后场球员可以轻松的压上展开军团作战;两翼重新开始飞翔,梅花间竹般的袭扰着对手的肋部,一系列精妙的局部配合更是一次次撕碎了绿城的防线;在这种围攻式的“多兵种联动”拖垮了对手的攻防转换步伐,在中圈地带留下了一座宽阔的舞台,正好可以供中场球员从容不迫的进行调度和策动。
可以说,从比赛甫一开场,就已经进入了鲁能节奏,浙江绿城一直都在疲于奔命,试图挣脱这一既定的“圈套”。而在绿城还没有摸准鲁能脉搏的时候,马加特的帅旗一挥,就用王永珀的出场挥下了神来一笔。杨旭和佩莱作为两个禁区制高点,时刻处于对手防线的严密监控之下,他们更大的作用似乎是掩护队友的进攻;而在王永珀出场之后,则是如一柄锋利的尖刀埋伏在了佩莱这尊重炮的背后,在弥漫的硝烟里伺机一击制敌。
全局在握之后,马加特再出妙招。戴琳换下刘彬彬,以加强防守来巩固胜果,西塞的披挂上阵将战术调整为了攻防更加平衡的四四二阵型,整体节奏回归到了更加理性的轨道上来。正是西塞的出场,让前场的进攻三角开始趋于稳定;两大外援互相保护,佩莱在皮球越过西塞之后从容起跳,西塞则是从对佩莱的包围圈里轻松突围,两人联袂奉上了各自的中超处子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纵观全场比赛,从首发出场时的排兵布阵,到应对比赛时的临场指挥,马大帅对比赛的阅读和掌控都堪称妙到毫巅。或许,这样的比赛表现就是鲁能泰山本来的模样,马加特不过是为她洗去了满面的尘霜;而随着佩莱和西塞这对双子星的冉冉升空,暗夜里匍匐了太久了鲁能泰山,已经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在光荣与梦想中有一双泪眼,
在繁华与浮躁中有一种沉默,
它让我把时间攥紧,
用诚实劳动报答黑夜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