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男足世预赛体育永不再来原创 |
话说,足协某侍郎拎着茅台酒中华烟,到亚足联的某书记那里去串门儿:“首长,您抬抬手,赏一张世界杯的入场券吧!”
书记大手一挥:“没问题!来人呐,给拿一张入场券,要主席台那嘎哒的!”
侍郎陪着笑脸说:“首长,您误会了,我是想讨一张踢球的入场券”。
书记不乐意了:“你要那玩意干嘛?你,你,你是打乒乓球的知道么?”
那一年的今天,香港还是我们亲密无间的小伙伴,陪着我们玩耍陪着我们看日出;遗憾的是,香港搭上了一个猪一般的队友,活生生的憋死在了一道小学数学题上。整整十一年过去了,本以为已经忘却了,香港同胞又帮我们回忆了一次,这是要设立“惨案纪念日”的节奏吗?
关于战术,关于裁判,关于前程,关于命运,所有的一切都在今天变成了“伪命题”;兜里没有半毛钱,却还在热火朝天的讨论着晚上去哪里涮火锅,你们是要去抢吗?
战术?佩兰混的日子不短了,谁能来捋一捋中国队的战术套路?裁判?屈死宝宝了,你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吗?前程?找个神棍算一卦,保送你进入复赛又如何?命运?子曾经曰过,“未知生,焉知死”,稀里糊涂的活着,还想春风化雨的死去?
人近中年,朋友们都越来越忙了。昨天晚上聚在一起喝酒看球,一哥们憧憬道,“中国队争口气吧,不然今年哪还有扎堆喝酒的由头啊!”今年?再等七年吧!人生没有几个七年,但是中国足球依然等得起,中国球迷也等得起,大不了就是等到青丝变白发,沧海变桑田,子子孙孙无穷尽的等待。但是,你总得给我们一个稍微有点儿光亮的未来吧?
中国足球在一九九四年走上职业化道路以后,这一运动项目也随之普及开来。而中国国家队真正成为全民视点,应该是自一九九六年亚洲杯和一九九七年十强赛开始,并在二零零二年迎来了高光时刻。
当年的国家队赛事,一张捷报就能让全国球迷神采飞扬,一次兵败也能让全国球迷黯然神伤。然而,一路走来,从冲击世界杯决赛,到止步于世界杯外围赛,再到纠结于亚洲杯资格赛。。。曾经为中国男足寻死觅活的心结和随风飘洒的泪水,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少不更事的笑话。
底线这玩意儿,其实是可以无限度突破的;我们总在说已经输无可输、退无可退了,但还是无法阻挡一直往下出溜的步伐,也未见得就天塌地陷了。撑面子的前提是要有脸,穿内裤的前提是有必要遮挡:输掉了面子,还可以刷脸嘛;输掉了内裤,还可以自宫嘛!
如今的中国不差钱,中国足球更是将“金元政策”视为发展前行的康庄大道,甚至还把球员的身价列为国家队的出场数据之一。。。然并卵!对于病入膏肓的中国足球而言,巨额的医疗费已经不再是关键问题,“刮骨疗毒”乃至“早死早托生”的彻底改造才是唯一的活路。
仅凭佩兰丰富的执教履历,我们就没有资格质疑他的名帅光环,但是,优秀的未必就是合适的,中国足球患的是癌症,您给送来一盒保胎药,这玩意能救命吗?还有足协掌门人蔡振华先生,在他曾经为国家争取的荣誉面前,我们一直都怀揣着高山仰止般的敬意;但是,足球用的脚,乒乓球用的是拍,这根本就不配套啊!
“外行领导内行,无头苍蝇般的病急乱投医”是中国足协的标志性作风。我们崇尚过个性十足的巴西风格,却发现球员们不会跳桑巴;我们尝试过严谨规整的欧洲风格,却发现队伍里没有那么多大牌;我们还向往过技术流和战术流相结合的前南路线,却发现自己“要技术没技术,要战术没战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敲打了那么多年,不但未能实现所谓先进风格的塑造,反而把本已略有小成的中国风格敲打的千疮百孔。
当全国人民都在把脉国足的时候,中国足协甚至来不及总结,就迫不及待的展望着未来了;“打了麻药而不敢动刀”,这样的未来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七年,堕入一个又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轮回里。等我们这一代渐次老去,在给自己的孩子谈起中国足球的历史时,我们或许只能让记忆停留在梦开始的地方:那一年,我们笑了;那一年,我们哭了;然后,走着走着就散了。
如果回去十年,那个年幼的我
如果回去十年,会不会遇见
如果再过十年,我们会走多远
如果再过十年,会不会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