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风古韵话嘉祥

(2015-11-05 17:18:39)
标签:

文化

永不再来

原创

这是一片博大的土地,收藏着岁月的折痕;这是一座古老的小城,焕发着青春的容颜。

 

文化的血脉中薪火相传,文明的根系上枝繁叶茂,跨越三千年的时空之旅,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卷帙浩繁的史册里,点缀着文化的璀璨明珠,沧海桑田的足迹里,文明的碎片俯拾皆是。

 

萌山夜雨涨秋池,正当共剪西窗烛。这个季节,留花翠幕,让我们一起驻足回望,这个夜晚,红袖添香,共话诗风古韵里的嘉祥。

 

清代同乡学人张成勋先生曾经为嘉祥绘制了一幅活色生香的“名士图”,谨以此为本文索引,共同致敬辉煌悠久的家乡文化。

 

鲁武城,夏徐州。论星野,映奎娄。获麟处,始春秋,弦歌化,颂子游。毓宗圣,莱芜侯。孝闻乐正,义著黔娄。龟萌中峙,澹水径流。东接济汶,金巨外周。天造梅花岭,奇哉柏叶楼。龙泉第一景,青山夕照否。

 

秦汉后,巨野乡。金皇统,号嘉祥。城屡迁,萌山阳。十四里,幅员长。万八百,额征粮。方物入贡,俗尚刚强。畅销鹾政,官盐通商。学额十二,文武同庠。黾范诸公萃,汉画志武梁。郗桂昆山玉,黄杜并高张。

 

龟蛇字,大江东。宝藏洞,琴台坑。郗王墓,老史峰。孟良砦,焦王城。曾书院,映黌宫。凤山冬秀,龙洞春晴。琵琶月照,洞贮仙灵。泉能伸缩,栲栲风清。割鸡言子偃,获麟鲁哀公,斩蛟澹台子,打虎张太升。

 

曾质粹,起江西,传继祖,衮乘机,袭承业,授宏毅,至闻达,及贞豫,尚溶子,属衍橚。兴烈毓撙,皆为世职。子孙在庠,均有恩裔。四氏生员,五经博士。作宾在王家,春秋各有祀。念祖常省身,世袭乃罔替。

 

顕佑伯,是城隍。孤亭花,科第祥。灵芝草,五贤堂。满让富(山),段证坊。巨卿信,斗牛光。李迪破贼,徐彬捕蝗。嘉宾嘉庆,翰苑惟张。轻财石福,张福万粮。白英与宋礼,功德在南旺。南湖渔唱景,万古可流芳。

 

黔娄子,以妇传。秋胡劣,妻最贤。扇入梦,科名联。汝梧室,为美谈。贞烈门,翟士彦。称女非媳,吕氏志坚。祖耄姑孀,吴妇可怜。五世一堂,张山舀妻焉。天木中秀女,未嫁并赴炎。传姊与令姑,正气真浩然。

 

 

同乡晚辈,不敢稍作懈怠,谨追前辈遗风。见贤思齐,毕恭毕敬,且窥乡土文明盛景之一斑。

 

诗风古韵话嘉祥

 

历代名家题诗

 

平山庙

唐·王勃

 

一跻平山庙,恍怜洁妇人。

守节惟勤纴,存贞岂污金。

煌煌云下月,皎皎水中冰。

浪泊千金体,香留万古名。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著名的文坛领袖,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首作品里描写的“平山庙”位于满硐镇驻地西南2公里处的平山之顶。平山庙,又名“秋胡庙”,是一座纪念东周时代嘉祥名士秋胡子及其贞洁妻子邵氏的祠堂,秦汉以来广为流传的典故《秋胡戏妻》即源自于此。

 

平山庙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元·至元年间,嘉祥县主簿夏清主持重建并立碑祭祀。上世纪九十年代,山顶处尚有残存的元碑两座。如今,平山仅余瘦削的半面山崖,平山庙遗址已经无迹可寻。在相距不远的金乡县羊山镇,现存一座纪念秋胡妻邵氏的“贞姑庙”。

 

诗风古韵话嘉祥

 

题莱芜侯

宋·朱熹

 

春服初成丽景迟,步随流水玩情漪。

微微吟罢归来晚,一任清风拂面吹。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诗人,闽派学术的代表人物和领袖人物,儒家集大成者。

 

莱芜侯,即曾点,宗圣曾子的父亲。唐玄宗赐封号“宿伯”,宋真宗赐封号“莱芜侯”,明世宗尊称为“先贤曾子”。

 

朱熹作为大力推崇儒家思想的一代国师,怀揣着对儒家先贤们的敬仰之情,创作此诗以缅怀曾点饱学大儒的风采。

 

 

制宗圣养志诗

明·朱棣

 

养亲惟在悦亲心,亲安心悦孝足钦。

自古几多为孝者,当时谁复似曾参。

 

又制养父母诗一首

明·朱棣

 

人家养子甚艰辛,养子方知父母恩。

若使爱亲如爱子,世间人子尽曾参。

 

朱棣,即明成祖,史称永乐大帝。

 

靖难之役后,朱棣废建文帝取而代之。天下既定,朱棣为了矫正洪武、建文两朝佛道之风过盛的弊端,开始大力宣扬儒家思想,推动典籍编修和科举考试。此间,朱棣多次御制诗作褒扬儒家先贤,以推广“宽严适中、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

 

诗风古韵话嘉祥

 

登萌山

明·童承叙

 

石磴松崖览大荒,万家烟花人苍茫。

春云锁树来官道,山鸟啼风过女墙。

短碣寺前频极目,疏钟楼上几回肠。

凭栏遥指东山望,千载谁能小四方。

 

童承叙,湖北沔城人,明代著名学者,史学家,诗人。为人重气节,不阿附权贵,曾担任嘉靖皇帝的老师。由其编纂的《沔阳志》被誉为“海内三名志”之一,另著有《内方集》。此诗描绘了萌山磅礴的气势,作者借景抒情,展露了过人的才华,抒发了大无畏的情怀。

 

 

一寄亭

明·李辅

 

山外复有山,峰峦逞奇特。

一番晚雨过,苍翠饶颜色。

公余试登览,坐看云生石。

临风发长啸,满怀春拍拍。

 

李辅,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任嘉祥县训导(学官名)。

 

这首五言诗里描述的“一寄亭”位于萌山之南的独座山。明万历《兖州府志.山水志》记载:“横山之前为独座山,去县可一里,巍然高崇,状如独坐,石磴萦回,路转九曲,绝顶平夷,可以休憩,有一寄亭故址”。

 

“一寄亭”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后来被毁。明万历年间,嘉祥知县刘之亮在原址重新建亭,更名为“冲霄亭”。2001年,独座山划归嘉祥一中校园内,再次重建。

 

 

登萌山

明·娄奎

 

我本天台人,山水称渊薮。

生平性颇僻,爱山如爱酒。

华岳数万丈,摩空逼牛斗。

五笥屹天南,瑶台罗邑右。

天柱与烟霞,眼中无匹偶。

寒明矗两岩,相对参前后。

芙蓉千朵强,不暇云某某。

掷地作金声,赋落公孙手。

春风壮胜游,一步一回首。

挟策来嘉祥,奇峰相结纽。

大者老龙骧,小山群马走。

蜿蜒起且伏,峥嵘九十九。

爱山复得山,恍疑逢故友。

掀髯发长啸,独立山头久。

 

娄奎,明成化年间,任嘉祥县训导(学官名),相传他在独座山上主持修建了一寄亭。但是他的前任李辅曾在诗作中描述过一寄亭的景色,因此,“娄奎修建一寄亭”之说疑为讹传。作者是一位外乡人,任职嘉祥期间,作诗寄情于山水,流露着率真的性情。

 

 诗风古韵话嘉祥

 

再过嘉祥

明·薛宣

 

使旌两驻获麟台,秋色苍茫积雨开。

一带青山连县郭,几家茅屋接蒿莱。

山川自古曾呈瑞,乡邑于今岂乏才。

却愧白头巡历遍,使人宁不重徘徊。

 

薛宣,明代学者,文学家,教育家。明景泰年间名臣,因主张“理在气中”而成为一代理学大家,著述颇丰。作为钦差大臣两次途径嘉祥,此诗描述了嘉祥的晚秋景色,并借景表达了对儒家文化底蕴深厚的嘉祥的景仰之情。

 

 

自嘉祥升任章丘临行口占

清·全士锜 

回头九十九山青,行李萧然一叶轻。

清绝澹台桥下水,照人来去自分明。 

 

全士锜,河北涿州人士。清同治年间,历任章丘知县,候补知府。此前,全士锜任职于嘉祥,在升迁离别之际,留此诗表达对嘉祥的不舍之情,并借此托物言志,表明刚正不阿的志向。

 

 

澹台山

明·郑英 


一林黄叶半天秋,山自嵯峨水自流。

多是主人归未得,无边风月许谁收。

 

郑英,明朝正德年间举人,长洲(今苏州)人士,曾任嘉祥知县。澹台山,位于今嘉祥县城正南方,据明嘉靖《山东通志·山川志》记载:“县南三里,山下有澹台桥,世传澹台灭明家此。”意即,此地为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澹台灭明的故乡。”

 

 诗风古韵话嘉祥

 

 

无考作品

(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

 

冉子阁双桧

清·王威运

 

双桧古祠前,凌寒质挺然。

虬枝龙形动,叶密鸟声园。

挂月阴杠墄,吟风籁满天。

低徊圣贤迹,却忆杏坛边。

 

冉子祠,位于嘉祥县黄垓乡驻地,初为纪念鲁国贵族季孙氏所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祠前两株千年古柏,相传植于唐代。作者在此诗中描绘了冉子祠叶荫蔽日的幽境,以及对过往圣贤的追思之情。(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

 

题惠济公庙

清·宋陈良

 

巨灵此地簇群山,中有神祠倚翠峦。

风转曲岩无虎啸,雨生幽井有龙蟠。

烟岚掩映朝阳曙,古木阴森夏景寒。

为爱林泉归意懒,临行上马更重看。

 

惠济公庙,古称焦王祠。据旧《嘉祥县志》记载,“武王克南,封神农之后于焦,世称焦王”,焦地受封后迁移于青山脚下。此诗重点描述青山寺的景色,作者在临行之际,流露出了对青山的依恋之情。(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

 

诗风古韵话嘉祥

 

 

本地名流题诗

 

 

九日拜曾墓

明·宋澄

 

蓊翠烟含胜气留,山辉璞韫武城头。

松楸浥露常十日,碑碣凌霜几傲秋。

正学千年忻绍述,真传万古快渊流。

叨陪幸逐衣冠后,仰止高风乐溯游。

 

宋澄,嘉祥人士,明景泰癸酉科举人,曾任嘉兴府。此诗描述了作者祭拜曾子墓时的场景及心境,缅怀先贤,以诗明志。

 

 

 

登青山

清·张成勋

 

凭临绝顶快乘风,十里青山夕照中。

虬挂苍松围宝剑,蛟潜幽壑护琳宫。

锦鳞乱吸影中果,老衲犹烹云外菘。

九十九山夸独秀,千村报赛庆神功。

 

“林木葱茏,奇树簇拥,惠济公殿,潜幽琳宫,碑碣林立,流水声声,夕阳西照,霞光映城”,此诗描述了嘉祥古代八景之一的“青山夕照”,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盛景盛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游法云寺

清·张成勋

 

著屐层严拜佛山,拈花微笑稳乘莲。

泉迸甘露真名地,寺号法云别有天。

秀岭西环千丈翠,焦城东望万家烟。

声声鸟语禅心静,松荫看碑迂昔贤。

 

法云寺,又名发云寺,始建于唐代,因有“天下神数发云”之说而得名。后经朝代更迭、战火纷扰而数次被毁,2004年由信众筹资在原址重建。历经数年添砖加瓦,如今寺内已供奉有28尊佛像,均由缅甸玉雕刻而成;造型生动,色彩绚丽,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的玉佛寺庙。作者在此诗中描述的是清代幽寂庄严、气象万千的法云寺盛景。

 

 

咏武梁祠石刻

清·张成勋

 

汉画重嘉祥,灵祠志武梁。

紫云镌孔老,碧石见羲皇。

气象生虚壁,精神聚古堂。

六朝工篆隶,铁笔可流芳。

 

武梁祠是我国东汉晚期的一座家族祠堂,留存了大量的古代画像石,用纪实的手法完整的展现了从远古到西汉时代的社会及思想变迁史,堪称一部气势恢宏的中国远古史诗。作者在此诗中以写意的方式强调了武梁祠显赫的历史地位,并对先祖的丰功伟业进行了追思和祭奠。

 

 

澹台河

清·张成勋

 

麟渡东来浴画桥,澹台名水震云霄。

斩蛟壮志如斯盛,毁壁英流岂顿消。

捷径防闲严步履,官衙绝迹抑清标。

山光倒印波光里,萦带琴堂奏玉箫。

 

 

澹台河,即现在的洙水河。洙水河之称由《禹贡》所载“大野既潴”演变而来,因流经澹台山下而又名“澹台河”。澹台山,古为澹台里,为澹台氏发源地,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的澹台灭明的故乡。澹台,“洙水长流,低山如台”,以此得名,作者在此诗中描述了澹台脚下山水相映的美景,并借此瞻仰澹台氏的继世风姿。

 

 

张成勋,嘉祥县仲山镇狼东村人士。清代癝膳生,著有记录嘉祥人文景观的《龙山云集》一部,尚存亲笔手稿《贡树气香》。张成勋是近代嘉祥可考资料较多的本地文化名流,一生致力于游历、收集和编纂嘉祥的人文景观志,堪称嘉祥千年变迁史上的忠诚守望者。

 

诗风古韵话嘉祥

丹凤山绝顶(四首)

清·张恩溥

 

(一)

满衣花露一声莺,晓起看山信步行。

忽到断崖斜转处,两株红杏倚新晴。

(二) 
石边小憩立虚空,谡谡松声两袖风。

树影微芒泉声细,不知身在图画中。 

(三)
峰头直上路纤纤,残月当胸似可拈。

回首海云红滚滚,日华已到峄山尖。 

(四)
深林寂历不闻钟,废寺僧慵睡尚浓。

我伴一双新燕子,黎明踏遍最高峰。

 

此组七言诗描绘了晨曦下的丹凤山,由细微处入手,全景展示了丹凤山的秀丽和壮阔,幽寂和波澜。丹凤胜境,一如世外桃源,一如气象万千,出世入世之间,惟妙惟肖的反映出了作者悠然从容的心境和高洁率真的志趣。

 

 

游卧龙山佛寺 

清·张恩溥


古寺层岩里,登临惬胜游。

钟声松径午,僧语石房秋。

谷鸟窥窗近,瓶花供佛幽。

悠然心境澈,竟日为淹留。 

 

 

卧龙山,因形似卧龙而得名;明正德年间始,移民陆续聚居于此。卧龙山一度庙宇林立,香火旺盛,如今已难寻遗迹。作者在此诗中描述了登山时的雅趣和兴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层岩飞鸟之下,钟声佛号之中,寻求一种清澈澄明的心境。

 

 

游青山

清·张恩溥

 

白云随短杖,一径到峰巅,

小憩岩边树,还寻岭半泉。

无风山果落,沾露草花妍。

香阁逢僧话,心清欲问禅。

 

青山,苍松翠柏,山峦叠嶂,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名士到访此地凭吊怀古,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此诗描绘了作者登临青山探幽问禅时的一路水色花香,映衬出了超然淡泊的情怀。

 

 

紫荆书屋偶成

清·张恩溥

 

白发凋残剩半梳,少年豪兴未全除。

登山临水不扶杖,移竹栽花自荷锄。

卯饮快倾新酿酒,午窗间检旧抄书。

儿童共喜而翁健,又见寻诗月上初。

 

紫荆书屋,即作者的住宅。此诗描写了作者的暮年生活和心境,儿孙承欢膝下,共享天伦之乐;“老当益壮,怡然自得”,寄情于山水田园和书画笔墨之间,巧妙的勾勒出了一幅妙趣横生的耕读人家生活小景。

 

张恩溥,嘉祥人士,清嘉庆巳卯科举人,拣选知县。作者长居嘉祥,对嘉祥的一山一水都寄托了深厚的感情。这一系列作品充分反应了作者从盛年到暮年的心路历程,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先哲的景仰。

 

 

 诗风古韵话嘉祥

 

萌山偶兴

明·高牛光


偶乘豪兴喜登临,踏石穿送信口吟。

四望烟村图画古,遥瞻溪水影光深。

几群野鹜轻飞野,数个林莺巧啭林。

静对白云风舞袖,醉归山榻弄瑶琴。 

 

 

高牛光,嘉祥县卧龙山镇高海村人士,明末进士、兵部右侍郎高斗光之兄,兄弟二人以孝悌而美名传世。“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这是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浸染着萌山的空灵秀美之韵,并借以抒发了作者的博大胸怀。

 

嘉山祥水,人杰地灵。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任朝代变迁,历千年蹉跎,智慧的明灯从不曾熄灭,指引着我们继往开来,奋发图强,以青春的热血去续写浓墨重彩的的史册,描绘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诗风古韵话嘉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