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这个世界上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这群自闭症患者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而且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在全球拥有3500万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正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所研究员于翔特别关切的科学问题之一。
于翔希望,从最根本的层面,弄清楚自闭症的发病机制,然后寻找相关的疗法,让“星星的孩子”回归正常生活。她的科研团队以小鼠为模式生物,发现成年后各自独立的脑区在幼儿发育的早期好像一个没有被分区的硬盘,任何一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都会对大脑多个区域的发育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换而言之,各种不同来源的感觉刺激对早期大脑的整体发育均有促进作用。虽然父母对失明幼儿的抚摸和关爱不能让他重新看到世界,但更多的触觉、听觉、嗅觉等感知觉刺激,却可能把视觉缺失对大脑皮层发育的危害降到最低。
如果对自闭症患儿进行适合的自然感知觉刺激,是否也能够牵动他们大脑中神经网络的建立,帮助他们逐渐恢复社交和表达的能力?正是在上述发现以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于翔独辟蹊径地提出了“感知觉干预法”,通过设计特定的感觉输入范式与发育有缺陷的小朋友进行互动游戏,以行为矫正这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方式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
对于翔而言,大脑的奥妙绝不仅仅是神奇的生理现象,她更希望通过自己对大脑早期发育可塑性机制的研究,帮助那些患有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拥有一个健康而快乐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