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档案:抑制猫类杀手、拯救塔岛袋獾
| 分类: 每日科学新闻 |
数个世纪以前,澳大利亚野狗被首次引入澳洲,此后不久,塔斯马尼亚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便于这片大陆上绝迹了。目前,科学家们正计划将这些臭名昭著、 露齿嗥叫的掠食者们从塔斯马尼亚岛迎回澳大利亚。对于那些正大批死于传染性癌症的袋獾来说,该计划无异于雪中送炭。不仅如此,从理论上而言,这项计划也会帮助控制那些正严重威胁其他本土野生动植物生存的野生猫和狐狸的数量。
在保护生物学领域的专家们看来,猫科动物是澳洲哺乳动物的最大威胁之一。在澳洲,生活着1500~2300万的野生猫类,它们每年都要猎食约7500万只本土动物。据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澳洲哺乳动物行动计划》估计,猫类可能很快就会使得澳洲五分之四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并将60多种其他生物揽入濒临灭绝的名单。与此同时,欧洲赤狐(Vulpes
vulpes)的存在,也为当地很多野生动植物敲响了警钟,钟声波及鸟类、兔耳袋狸、沙袋鼠和海龟等等。
重新引进塔斯马尼亚袋獾或许会减缓当前物种灭绝的趋势。目前,一项旨在平衡本土野生动物和入侵猫、狐类数量的计划已经起步。该计划将一小部分袋獾放生到维多利亚州占地50000公顷的威尔逊岬国家公园中。该国家公园中生活着30多种哺乳动物,虽然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濒临灭绝,但好景不会很长,因为猫类的数量正逐步增长。(讽刺的是,猫类的旺盛香火某些程度上是建立在对狐类种群的数量控制之上,偏偏狐狸还是猫科猎食动物。)
哺乳动物学家、前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教授Tim Flannery早在20年前就在其名为《未来食客》( The Future Eaters)的著作中提议,要重新引进塔斯马尼亚袋獾。他于本周早些时候告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引回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袋獾不但会猎食猫、狐幼崽,还会在繁殖期这一关键时期与它们竞争食物,从而使成功繁殖的猫、狐幼崽的数量大大降低。同时,这些袋獾也会与入侵物种争夺筑巢空间。”
根据塔斯马尼亚的情况来看,这项计划或许真的会在澳大利亚奏效。狐类从未成功移居塔斯马尼亚,因为它们习惯于平地筑巢,并且散发着浓烈的气味,凭这一点,袋獾便可轻易发现它们。这样一来,本地佬就吃光了入侵者们的子孙。而猫类则有着进化优势,它们可以把巢建在树上——袋獾望尘莫及的地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猫类可以有恃无恐。在塔斯马尼亚岛上袋獾数量稠密的区域,猫类只有星星点点,而在那些袋獾因癌症(袋獾面部肿瘤,以下简称DFTD)扩散而数量猛降的地区,猫类的数量正呈爆炸性增长。
该计划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尽管此次小规模“迁徙”可能会为研究根治DFTD的方法争取时间,但这种癌症对袋獾种群所造成的毁灭性破坏可能和它们住在哪儿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样的话,即使重新引进袋獾也无法控制狐、猫种群的数量,入侵物种专家、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教授Rick Shine称。“我十分支持将袋獾引回澳洲大陆的这种做法,”他曾对我如是说道。“它们属于这里。我们曾眼睁睁看着它们在这里销声匿迹,而现在是时候将它们引回了——并且,我们也希望能够帮助它们从这种面部肿瘤疾病的痛苦中解救出来。”
目前,引回袋獾的想法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科学家们可能会在大规模放归前进行一次对照实验。虽然实验的时间尚未宣布,但绝不会过于遥远。目前,DFTD的情况极为严峻,一些科学家们预测,野生的塔斯马尼亚袋獾可能到2025年就会灭绝。这对想要做出改变的我们而言,时间似乎已经不允许了。
关于作者:约翰?R?普拉特(John R.
Platt),每周两次报道全球各地的濒危物种。他探究这些动物为何濒临灭绝,并寻求办法让人们重视这些被遗忘的物种。你可以在Twitter上关注他@johnrplatt(翻译:李元
http://www.huanqiukexue.com/uploads/140917/21_170213_1.jpg
关注《环球科学》微信(ID:环球科学),网罗全球科学界大小道消息,还能收听有趣的英文广播“科学60秒”。
原文链接:http://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extinction-countdown/2014/10/15/tasmanian-devils-killer-cats/

加载中…